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从1992年开始有限度地开放国内零售业市场以来,到2001年,实际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已达300余家。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零售市场的竞争和繁荣,更对国内零售商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从有利的方面看,外资零售企业科学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霓 《辽宁经济》2000,(12):27-27
随着加入 WTO时期的日益临近,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着开放的巨大压力。当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证券市场近期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最终要承担金融开放的义务,在若干时间后要全面开放证券市场。目前的问题是 WTO对我国证券市场开放有什么要求,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开放目标和策略,这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WTO对其成员国开放证券市场的要求  第一,中国证券市场最终对 WTO成员国必须完全开放。《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除非在义务清单中明确规定,否则任何缔约国不得限制外资进入本国证券市场,包…  相似文献   

3.
周辉  张慧 《黑河学刊》2003,(4):31-32
2002年12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行,它标志着我国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吸引外资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一制度成功解决了在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QFII制度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阻碍外资进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2001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让广大投资者充满了愁绪的市场。市场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市场行情看,2001年可谓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调整年;第二从证券监管政策面上看,是中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市场建立之后的规范市场;第三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看,是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投资理念转变的市场过程;第四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状况看,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尝试与国际市场接轨,积极进行与国际接轨准备的市场阶段。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变化可以说层出不穷、五彩纷呈。一、监管政策与市场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与市场中早…  相似文献   

5.
章晓睿 《沪港经济》2002,(11):56-57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决策层面几乎一致地对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保持着高调。当然,无论是券商还是投资,都同决策一样,希望外资能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也给投资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6.
刘剑 《湖南经济》2001,(2):22-24
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WTO这一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中,国内证券服务的国际化和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将构成我国未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宏观趋势,勿庸置疑,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地给中国证券业带来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与挑战。因此,如何地制定证券市场发展战略。按WTO的基本原则完善和开放证券市场,已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QFIIQFII是英文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这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外资介入有可能对其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8.
“狼来了”对外开放,洋人洋资如潮般涌入。改革开放17对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1584亿美对元,已替代巴西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外商投资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外资输入国。巨额的外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同时也为中国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但近年来,人们在赞叹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发出惊呼:“狼”来了!现象一:市场在合资中被抢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正日益融合在一起。随之,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进入我国市场,跨国大公…  相似文献   

9.
QFII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开放本国证券市场的一种制度安排,是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产物。其对中国证券市场影响有以下几点:改善证券市场结构;带来成熟市场经济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等。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九五”期间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那么,“十五”期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呢?对此,日前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有关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内容,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十五”期间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沿着这一方向,中国证券市场将步入一个全面改革、加速创新、逐步开放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议》中有关证券市场的内容也只是为我国“十五”期间证券市场的发展指出了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投资基金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房地产专业投资基金的国家之一,一般的房地产基金管理公司同时发起设立开放式房地产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制房地产投资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行捆绑式运作,形成美国房地产基金合力运作的“三驾马车”。 随着中国入世,金融服务业逐步开放,外资对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十分看好,国外资金急于进入国内的房地产开发,但对内地的房  相似文献   

12.
就在今年4月份,中国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3个多月后,商务部发布了《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报告的结论是,目前外资零售的攻势咄咄,但对中国流通业影响不大。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已有2/3的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了中国,外资的中国升级战无法阻挡,而内外资之间的积极角力亦将在中国零售业上演一幕商业大戏。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的试点城市,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外保险巨头们的必争之地。1991年以来.先后有近3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对任何一家等待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司来说,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早拿到分公司的营业许可证。然而,面对中国还不具备大幅度开放保险市场条件的现实,一些公司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对象中脱颖而出,采取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办法。总之,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开放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外资进入国内市场采用合资方式只是一开始的做法。随着业务的开展它们更愿意采用独资的方式来发展业务,竞争尤其会随着2004年底中国成品油零售放开及2006年底油品批发业务开放而加剧,外资石油巨头带来的竞争压力会实实在在摆在国内石油公司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段求平 《浙江经济》2000,(10):46-47
(一)我国可望在今年加入世贸组织。按照“入世”的要求,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将向外资企业打开,在三五年的时间内逐步开放,并放宽对外资公司的准入及其它限制。外资保险公司将借中国“入世”契机蜂拥而入,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言:一是加入 WTO 有利于开发潜在的保险市场,增强国民保险意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会利用先进的营销、宣传战略来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市场,积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6.
从最初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到“国八条”、“国六条”相继出台,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全,但政策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从内部看,是地方与中央博弈的局面未根本转变,中央有令难行,大大消解了调控的力虎从外部看,外部压力朱变,外资仍在加速涌向内地房地产市场。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一年,房地产调控仍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浅议自有品牌--本土零售企业突围利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1日,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即外资在国内开店不再存在数量和地域限制。自此,中国零售业“与狼共舞”的时刻真正来临了。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们凭借其资本、管理等实力长驱直入,零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面对这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中国零售企业要突出重围,就要依靠发展自有品牌这把利刃。  相似文献   

18.
新论点     
高辉清:警惕外资带来的虚假繁荣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制订了一个战略就是“以市场换技术”。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市场换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中国汽车工业搞合资,搞了20多年,至今满街跑的都是贴牌车。外资凭着手中掌握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从中国市场上获取了超额利润。有研究表明,2004年,外国投资  相似文献   

19.
备受瞩目的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终于成立,保险系以巨额资金高调成为股东,虽然中国的铁路当局多次宣布“对外开放”、“欢迎投资”,并将外资作为铁路优先开放的对象,但至今却仍难觅外资的身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新兴市场,我们刚完成市场的“奠基阶段”,正在进行“市场化阶段”。二是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开放证券市场将使我国面临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证券市场开放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其投机性和迅捷的流动性使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