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期,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很高。2002年12月,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呼吁其他国家通过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初,美国财长斯诺表示,人民币汇率机制必须“更为灵活”;2003年6月,美国“健全美元联盟”提出以该国的“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同时,欧盟15国作出决策,将于今年10月上调对中国的“普惠制”关税税率,由3.5%上调到5%,并将于2004年上半年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西方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那么中国究竟有没有向世界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到2003年,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更成为争论的焦点。人民币到底是应该升值还是继续保持稳定?这个问题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究其本质,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人民币)的价格,那么这种价格就应该决定于人民币的供给和需  相似文献   

3.
黎明 《中国改革》2005,(2):77-77
人民币升值与否,事关国人切身利益,影响到世界多国的贸易格局。一向以盯住美元为策略的人民币早就遭遇了升值压力,2003年,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全球瞩目的话题。而在2004年,随着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实际上也在贬值。这种情况使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次响起,人民币的汇率之争继续升温。同时,伴随着央行加息措施的出台,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度空前增强。据报道,有数目不详的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相对于农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不断变化。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或短期内,农产品实际有效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呈反向关系,而与收入贸易条件则不具备相关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每天的浮动范围为上下千分之三。人民币的小幅度升值调整是我国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新选择的契机。虽然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会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以人民币升值为代表的汇率制度改革是有益的,最终也会提高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在《证券时报》撰文表示:纠缠汇率既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不仅会损害美国跨国企业的利润账本,也会将中国拖入汇率陷阱。当然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然而,短期内快速升值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困境:国际收支平衡并未明显缓解.外汇储备飙升.短期资本持续涌入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5年我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后,西方各国便一轮又一轮地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本文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理论研究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讨论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谈论的热点话题。199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借助并轨的时机一次性贬值50%,实际上超额贬值大约10%,从那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升值期间(表1)。面对升值压力,我国政府曾多次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那么,造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人民币真的产生小幅度的升值造成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美元、欧元、曰元、韩元等,其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当前形式下,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包括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首先分析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美元对主要非美货币走强,人民币跟着美元走强而走强,其中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货币跟着升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也跟着升值;其次分析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走强的经济影响;再次研究在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退出问题;最后给出本文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