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点摘要     
张同全在《会计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题为“基于当期收益的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与收益分割方法研究”。文章认为现有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思路:一是从成本的角度计量,核算的是人力资本的形成成本,不涉及权益方的变化,不代表人力资本所创造或所能创造的价值,因此无法反映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二是从价值的角度计量人力资本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要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3):123-123
梁水源在《会计研究》2006年11期撰文,题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梗概如下:(一)道德环境。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而应该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个框架(当然包括职业道德)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就不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宗教始终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要     
李爱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撰文,题为“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文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第一,认为国家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国家利益是个人特殊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发生矛盾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个人利益与原来的社会共同利益逐渐分裂并对立起来。靠旧的氏族制度来维护共同利益已经不可能,国家便应运而生,国家利益也随之生成。马克思说:“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国家利益是出于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它既不可能否定个人利益,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共同利益。它以个人利益为基点,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但在表面上代表共同利益,是共同利益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要     
张同全、韩东生、孙智慧在《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12期刊发题为《人岗匹配的力量权衡矩阵模型》的文章,其观点有四: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要     
题为《高科技企业的权力结构、权力博弈与治理效率》,认为现代企业中,企业共同治理特征更多地表现在入力资本和非入力资本的共同治理上。入力资本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治理主体主要是作为主动性资本的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所致,特别是对以研发为企业主要发展驱动力的高科技企业更是如此。在这类企业中,有形资产对企业价值驱动的贡献相对下降,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和价值增长过程中的贡献上升,使得企业的法律边界和经济边界不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要     
马宇在《经济学家》2008年第3期发表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为何如此之大: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解释”一文从风险分担机制变迁的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分析。风险分担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之一,即将风险进行分拆、捆绑、分散和转移,在不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有能力而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可以承担更多风险,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要     
山东工商学院辛波博士在《管理世界》2005年第12期上发表文章,题为“从有效政府的角度看我国对税收负担率的合理选择”,主要观点可概括为4个方面:首先,文章探讨了有效政府的内涵。认为有效政府就是一个具有较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政府。它应该拥有一个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它应是一个分权的政府,通过下放权力,它能够鼓励各层级的政府官员直接面对“顾客”,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它也应是一个“掌舵”而不是“划桨”的起催化作用的政府,能够将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注重成本,将服务对象视为顾客,以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人力资本已实现的产权价值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困难,在理论界,国内外有十几种模型而没有定论.本文在分析评述这些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已实现的产权价值体现在税后纯收益中,其收益分配比例应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双方的协商比例.在数学上可从使物质资本所有者收益最大的角度,而求得最佳利润分享比例作为双方协商依据.  相似文献   

9.
庞吉芬 《全国商情》2007,(9):37-37,50
本文从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主要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体的人力资本。为此,在会计理论和实践诸方面迫切要求解决人力资本的计量问题。在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现行计量模式和方法,并着重讨论了人力资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为人力资本的计量提供一些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已凸显其优越性。然而,由现行的历史成本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模式,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难题和来自于实务界的阻力,因此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计量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立足于从计量方法的角度探求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定价具有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人力资本价值的动态性、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和人力资本难以精确计量的特点,应针对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群体的人力资本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刊自本期开始,增设“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论点选摘”栏目。本栏目主要选摘全国高校主办期刊的部分文章的学术新观点。摘选范围主要限于秦文化、西部特色经济以及其它财经、管理学科的文章。办栏的目的:一是向兄弟院校期刊学习,宣传兄弟院校期刊所发的好文章、新观点,并借以增强本刊的可读性;二是强化本刊特色,特别是加强本刊特色栏目的建设。选摘与我刊特色栏目及财经、管理类栏目文章内容相近的兄弟院校期刊文章,在方便读者阅读、检索的同时,提高读者对本刊的关注度,并对本刊专业特色起到烘托、强化作用。由于编辑力量有限,资料掌握不多,我们在选摘时很可能挂一漏万,但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将尽心竭力,以期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8,21(2):127-12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曹旅宁《二年律令与秦汉继承法》指出:根据《二年律令》的材料,秦代已有较完备的《置后律》。睡虎地秦简中的“后”字过去一直被理解为“后子”是片面的。“后”还有“继承人”之意。但《置后律》所规范的“继承”是一种身份继承,即政治权利的继承,其次才是财产的继承。自江苏仪征胥浦101号汉墓出土先令券实物以后,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实现的利润应根据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实际贡献,经过科学的计量,进行合理的分配,真正做到论功行赏,各得其所。相比之下,人力资本难以计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问题,才能使企业收益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本文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进行介绍与评价,为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人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中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也突兀而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人力资源会计至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的比较分析,结合了目前人力资源计量困难的原因,提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采纳不同计量模型的构思。  相似文献   

17.
会计真实的基本含义是指会计行为主体严格遵循会计规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修改使得这一问题成了近些年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家在探讨中取得了一些共识,其中某些观点逐渐成为学界的主流,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会计真实的标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计真实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但同时也与研究者视角的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藏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 ,应采用完全价值法 ,以现有人力资源当期已创造的全部价值为基础计价入账。  相似文献   

19.
张旎 《新智慧》2004,(3B):28-29
在以知识为基础组织生产经营的知识型企业中.首要任务就是对自身经管技术型人力资源价值进行有效的计量和管理。本拟在正确把握经管技术型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价值计量模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英文摘要     
Elements of t Carbon Tax System Design
WangJinxia Yao Mi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pressure on energy saving is increasing. Carbon tax as an effective tool of energy saving has got increasing attention. Based on the need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hina should follow the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to determine tax payer on the basis of estimated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use a fixed carbon tax rate, consid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protection, rationally design a carbon tax incentives, make full use of the carbon tax in promoti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Institutional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