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名相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举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官.二十六岁时,德宗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随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特见倚重,参预机要,时称“内相”.贞元八年(792),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年三十九岁,算得上是一个年轻宰相.陆贽在朝,不与世浮沉,好直言极谏,多切中时弊,是群相中之佼佼者.对陆贽的评价,过去是有纷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对两税法的态度.一般认为陆贽是两税法的“反对者”,而两税是历史上比较进步的税法,陆贽反对两税,自然就是落后的,保守的,因而对他论述中某些合理的成分,也采取了冷漠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  相似文献   

3.
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赋税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所推行的政策和所秉持的理念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其中"量出为入"、以财产税代替人头税等财政思想和政策至今依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越泰次著《唐代两税法研究》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越泰次著《唐代两税法研究》出版陈明光如所周知,已故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先生于1957年和1960年先后出版的《唐代两税法研究》之“前篇”和“本篇”二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唐代两税法的重要著作,具有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时隔35年,现任日本山形大学文学部教...  相似文献   

5.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燕 《经济师》1998,(4):98-99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林燕唐代的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次税制改革。这一税制改革,起源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及其补充形式——户税和地税。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税制形式。“租”,指田赋,即每丁每年向官府交纳粟二石;“庸”,指劳役,即每丁每年为...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王夫之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对其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近代特点的问题,在评价上分歧较大。如有的同志将王夫之与欧洲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魁奈相比拟,认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国民之富的观点”,并且“发出一些‘大贾富民’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与此相反,有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还指出其著作中充满着抑商的言论,而他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正说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与此相联的,对如何评价王夫之有关土地问题上的见解,在学术界也存在较大歧异。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7.
本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几个方面论述了韩愈的经济思想:韩愈反对官府干扰百姓的经济活动,要求国家帮助贫穷农民发展生产;他反对封建国家搞的具有垄断性质的专营制度,主张保护私商利益,依靠私人商业搞活流通;他反对横征暴敛,要求赋税的征收应该根据百姓的负担能力。韩愈经济思想中的这些内容,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朝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全国推行以“唯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取代“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的税制改革,并同时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即通过确定两税三分制而建立起中央财政与使、州二级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定额管理”的国家预算管理新体制。这无疑是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史中的一场重大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研究》编辑部于1983年9月16—23日在孙冶方同志的故乡——无锡市召开了孙冶方经济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理论工作者,经济工作者、企业领导人、新闻出版单位代表和孙冶方生前友好共211名。大会共收到论文83篇。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致讨论会的信。这次会议是遵照孙冶方的遗愿召开的。他在亲笔遗言中说:“不反对经济所的老同事,对我的经济学观点,举行一次评论会或批判会。对于大家认为正确的观点,希望广为宣传;但同时对于那些片面的,以至错误的观点,也希望不客气地加以批判,以免贻误社会。”与会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对孙冶方经济理论进行了评论,对他在理论上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对他理论中尚有分歧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他的思想及政策主张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发生了重要影响。其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各种利益;贸易差额论的创立者;赋税会使国家受益;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他明确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对英国的好处,要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增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力。对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它对英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英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英国乃至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其历史作用受到了马克思等人的高度赞扬;另一方面其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缺陷,他分析问题的基点只是放在流通领域,而没有关注生产领域,因而不能科学地揭示商品价值的基础。此外,他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博弈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将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人。他的相关论著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参照,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他的研究存在着观点跳跃和逻辑矛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文章在方法论的层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2.
两税向田亩税的转变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唐代两税法的内容争论较多,有的主张两税即户税,有的主张两税不仅包括户税,而且也包括地税,而多数同志同意后一种说法。户等的存在,使人们对两税法的内容看法不一,引起争论。在两税法实施不久,户等制很快受到破坏,两税征收的依据,不再是户等,而是田亩了。这时的两税完全变成了田亩税,即原来的“田亩之税”按田亩征收,原来按户等征收的税钱也按田亩征收了。所以,关于两税法内容的争论,只不过是两税法实施初期,户等存在的条件下,两税是否包括“田亩之税”的争论而已。  相似文献   

13.
古典经济学家的公债有害论 公债(或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一直贯穿于经济思想史。重商主义者普遍认为:公债是财富的一部分,支付公债利息不过是财富从纳税人向公债持有者的转移。休谟猛烈批驳这种观点,休谟的公债观点可以总结为:第一,反对重商主义者“因为我们欠的是自己的钱,所以债务不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这一提法目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了,提起它谁都能议论三言五语、但调子不尽一致。其原因是生态农业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大家对此各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的学者甚至对这一提法持反对态度,真可谓“百家争鸣”了。见此状,怎能无动于衷?笔者为了求教于这方面的“豪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本文试图从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论述生态农业。在论述之前,首先指出全文贯穿的观点是:生态农业实质上是指农业活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类型;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司马光有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他在《论财利疏》等奏疏中,继承儒家传统的开源节流理论,阐扬了轻徭薄赋、黜奢崇俭、蓄各与常平的民本思想。针对日前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主张:“在随材用人而久任之;在养基本原而徐取之;在减损浮而冗而省用之。”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分歧的焦点即在于如何理财。尤其是对待青苗法、免役法的态度,更反映了司马光经济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提倡的自由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而对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评价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的。有学者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是完全出自私利的,也有学者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并不是为了谋求一己之利的单纯的唯我主义,还有人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切实际的。以上观点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误读,所以应该在全面分析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阐释其观点的实质,并给予尽量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论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以往学术界称为“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多所否定。有的甚至斥其为“反动思想”。这是值得商榷的。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陈述愚见,以求指教。 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引进机器工业思想;企业管理的官办、官督商办思想;求富思想。其中都有值得肯定之处。当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他连续在海内外媒体发表了许多看起来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论著,而从没受到过任何责难,使许多人认为他与中国最高层有“个人关系”、“是圈内人”, 甚至有人以为他在中南海上班.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辛亥革命流产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思想代表对救亡方略重新选择的结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一起,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后来发展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而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前,则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还必须从经济上说起。一些论著论及五四运动(包括新文化运动)的经济背景,着重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主义的经济压迫和广大民众经济生活的破产,而这似乎难以说明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是,民族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何以能够进行新姿态的反封建,新文化运动何以能够具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反封建的彻底性?这些问题,只能由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诸子中,对墨翟的评价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四人帮”又曾利用墨翟搞影射史学,阻碍了对这一问题的正常讨论。揪出“四人帮”,为进一步开展对墨翟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我们反对“四人帮”搞影射史学,但也不同意目前在墨翟评价问题上的流行观点。本着“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我们在本文中提出对墨翟的一些看法。虽然着重分析墨翟的经济思想,但也涉及了对墨翟的总的评价。我们的这些看法是否妥当,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