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借助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绿色创新发展,且随着试点政策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规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拓展公共科技金融资源和市场科技金融资源得以实现。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投入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这种促进作用越显著。试点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还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可为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积极探索。以科技金融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干预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随着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技金融政策有序扩散、强化试点政策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并扩展作用路径、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泽建  莫倩 《技术经济》2023,42(2):31-41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乃至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但政策作用机制尚不明晰。选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物医药产业,采用2011—2020年沪深A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数据,以2016年实施的专利质押融资试点进行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专利质押融资对生物医药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专利质押融资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绩效水平。(2)异质性检验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非国有生物医药企业、大型生物医药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程度更高。(3)进一步分析表明:有形资产比重高低对专利权质押融资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不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中国目前存在的有关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效力的争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如何准确地落实中国的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华 《经济管理》2020,42(6):25-41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相对于样本均值降低了约1.05个百分点,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从动态效应上看,低碳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后的第一年到第四年,而在试点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消失。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降低电力消费量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碳排放量。本文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②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和融资能力等途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水平、融资能力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与全要素生产率间起中介作用;③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加大金融资源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给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冲击。文章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企业超额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诱发超额银行借款。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银行业竞争会导致银行为争抢客户资源而过度放贷,使得业绩较差的企业有机会获得超出最优债务规模的银行借款。这种影响在股东与债权人代理冲突严重或者经理人自利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所诱发的超额银行借款会增加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文章从金融科技的视角探究了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丰富了金融科技微观经济后果的研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提升了城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并会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在沿海地区、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和数字金融优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释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9.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对于减税政策更加敏感,而且减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长期收敛效应.文章为我国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今后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2008—2019年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实施对试点地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与非试点地区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除上海呈现反向效应外,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和重庆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在碳交易试点期间得到显著提升,存在可持续影响机制;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引导技术创新发挥中介效应,进而促进区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提升。认为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推广试点经验,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并实现数字化技术创新,以促进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乐菡  黄明  李元旭 《经济管理》2021,(12):132-149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人才政策是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以2010—2018年全国28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人才新政"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绩效,但不同政策工具的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其中保障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高,而奖励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低;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数字化平台应用、发文部门数量、人才新政传导层级对"人才新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新政"通过改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调整人才结构的路径影响地区创新绩效。通过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才新政"存在马太效应,即政府支出及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东部地区,"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及时校正现行的"人才新政"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最后,通过政策工具的异质性分析给出优化方向,东、中、西部地区应分别着力于保障型、发展型及奖励型的人才政策导向;高政府支出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效果要优于奖励型和保障型;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绩效要优于保障型政策、奖励型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作为推动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手段,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282家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研究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构建多重链式中介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和其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政策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同时,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累积——推动创新驱动”的链式中介渠道推动其合理化发展,发现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分别存在双重与三重门槛。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中国2011年设立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通过PSM-DID方法、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随着试点政策的不断深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规律;科技金融政策为东部地区和高等级城市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和一般等级城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是科技金融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宽带中国”试点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将地形起伏度作为“宽带中国”试点设立的工具变量,得到了与基准回归一致的结论.(3)“宽带中国”试点所促成的合理化的变动主要是通过城市内资源的再配置,高级化的变动主要是通过城市间资源的再配置,并具体通过技术创新、金融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等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4)西部城市“宽带中国”试点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并未促进高级化;中部城市试点既促进了合理化也促进了高级化;东部城市试点促进了高级化,但并未促进合理化.因此,要以“新基建”为强力“引擎”,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再配置中的作用,深度挖掘和持续释放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红利,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和2016年中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两批试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20年间的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从城市层面上研究科技与金融结合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可以明显地提高试点区域的创新水平,这个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以及一系列其他可能会对估算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之后,仍然是正确的;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于中国东部和中部的创新影响较大,而对于西部的创新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检验了金融科技是否能够强化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完美契合了科技金融为科技进行融资的特征,通过缓解金融资源错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筛选优质科创企业、推动信用社会建设来强化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而促进地区创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金录  喻平  付争 《经济纵横》2023,(6):117-128
本文利用5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赋能可以促进不同融资模式下的融资者信用等级分层;金融科技通过赋能信贷模式,推动金融结构向市场主导型方向发展,但金融体系内部对金融科技的赋能有双向调节和对冲功能,可以抑制金融科技“新中介”与技术改进后的“再中介”银行体系之间的竞争与分化,促进金融体系协同发展;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赋能的着力点在强、弱政府组织力国家中有显著差异。为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体系深度融合,银行部门要推进金融科技在提升信贷审批精准度、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的应用,加强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的赋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GMM-SAR-RE模型测算城市经济韧性,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效果,并系统考察政策实施对经济韧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效果的产生会通过人才集聚和创新成果产出两条路径实现。从异质性角度,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政府参与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城市政策提升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视为衡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网络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对设立批次早、东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4)网络基础设施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R&D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金融指数高于门槛值时,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政策指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传统金融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民间资本越发达,科技金融对R&D资本存量和TFP的促进作用越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加强专利保护,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R&D资本存量和T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