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出口贸易合理度指数和出口贸易结构指数,探讨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合理度和出口贸易结构的演变趋势。发现1995~2014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合理度指数和出口贸易结构指数整体都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合理度和出口贸易结构均出现恶化现象。从回归分析来看,不同的评价指数均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结构指数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其中,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FDI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出口贸易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最后是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最后给出了优化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贸易顺差过大、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摩擦和壁垒加剧、资源和环境代价大。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平稳健康发展,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了中国对外贸易在2008年以至未来的发展中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应选择如下的策略:积极扩大进口,实现贸易平衡;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出口产品内销;加快产业转型,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应对外贸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的外贸大省。但是,浙江外贸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式特征,外贸发展面临商品结构升级迟缓、出口低价竞争、贸易失衡、贸易摩擦频发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严峻形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浙江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中国省际贸易流量数据资料收集难度大、非连续、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采用2001年—2003年28个省份省际面板数据,在外贸引力模型的框架下构建、扩展、估计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实证检验表明:构建的测度模型符合个体固定效应,并通过了多维度稳健性检验,可以用于省际贸易潜力估算。通过模型估算2001年和2012年省际贸易数据,对省际贸易特征进行解析。结果发现,中国省际贸易集中度偏高,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省际贸易差距增大,省际贸易趋于不平衡,多数省份处于省际贸易"入超"状态;省际贸易空间流向使得市场整合、分割、局部市场一体化、国内市场一体化并存。总体而言,中国各省区产品和服务市场是趋于整合的。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繁荣的景象下时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利用与我国汽车行业贸易最密切的47个国家为样本实证研究得出,贸易便利化4个一级指标对我国汽车行业出口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电子商务、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然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对我国汽车行业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并且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来推动贸易只在“出口不足”的国家有效。  相似文献   

6.
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制度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将不良制度和制度距离作为隐形贸易成本的两个来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引力模型。以153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的经验研究表明。制度质量越差,双边贸易越不活跃;制度距离对于双边贸易起阻碍作用。在制度质量变量中,影响强度较大的是市场规范程度、私有财产保护程度和货币政策:在制度距离变量中。工资控制程度距离、货币政策距离和贸易政策距离的影响强度较大.上述发现对于我国今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贸易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的扩展,产业内贸易(IIT)已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主要采用格鲁贝尔(Grubel)和劳艾德(Lloyd)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利用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具体考察我国1980~2006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前已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趋势,但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发达,且开展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分布与行业结构仍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7—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在制造业各产业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趋势,在制造业所有的产业中,高技术型制成品贸易成本最低,下降幅度最大。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环节。因此,国家亟待调整和出台国际贸易及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加快升级,减少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9.
气候作为全球性环境公共品,维护气候安全也是贸易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贸易发展目标与气候目标相一致。贸易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运输环节的气候效应不足为虑。气候友好商品贸易自由化可在全球范围内增进结构和技术效应,有助于贸易与气候目标相互支持。气候和贸易政策都与各国的贸易利益紧密相关,只有在相关国家间相对均衡地分割贸易利益才能消除贸易与气候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外松内紧是我国在国际气候博弈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但是,在现实国际贸易活动中,交易成本在塑造一国比较优势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回顾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及其与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关系、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其度量、引入交易成本分析的国际贸易变化之相关文献,指出:现有文献未严格区分"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中对交易成本的测度与贸易理论中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成本测度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及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加工贸易无论在规模总量、发展速度上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为此应该在加强河北省软硬环境建设、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建立、鼓励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今世界区域贸易日益活跃,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达成“一带一盟”建设对接合作共识。双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支点,以贸易领域为双方优先对接合作内容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推进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所构建的体系,多维剖析了双方经济开放度、贸易竞争力、贸易商品互补性、贸易亲疏关系等的基础与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欧亚经济联盟的开放型经济为加强双方贸易对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贸易商品的高互补性明确了双方合作大于竞争的贸易关系,应以双方互补性极强的SITC3(矿物燃料及润滑油)为重点,促进欧亚经济联盟向中国出口的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并以此平衡中国东、西部经济开放的程度,推动中国外贸供给侧改革,引导我国外贸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转型,繁荣欧亚区域贸易。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FDI等渠道带来的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文章分别从贸易量、贸易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讨论了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国际技术扩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外贸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步入新常态,对现有劳动力要素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研究。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法研究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可知对外贸易对高素质和中等素质的劳动力均有显著正影响,对低素质劳动力有显著负影响,且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发展将有利的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其中,对外贸易出口对高素质劳动力起抑制作用,对外贸易进口、教育投资和外商投资均起促进作用。因此,要促进国际贸易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加大中高素质劳动力的投资力度和利用外资的力度,实现国际贸易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对外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今天,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充分发挥中俄蒙三国的经济互补性,挖掘三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和合作空间,对三国的经济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02~2015年中俄对外贸易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近几年中俄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额呈下降趋势,贸易增长潜力较大;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虽呈现“贸易过度”的状态,但贸易额波动较大,且贸易总量较小。最后,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完善边贸管理体制等3个方面对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的理论分析了10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并得到以下结论:过去10年间,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而在两国贸易总量的快速增加中,工业产品贸易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并对两国贸易的迅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与同质产品的横向产业内贸易相比,质量与价可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考虑这些倾向,中韩贸易结构在表面上看来产业内贸易的比率较高,但是实际上保持着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运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产出、收益及投资水平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出、收益和投资变化率与对外贸易变化率呈正相关;除了金属行业的收益增长率在贸易小幅增长时,其行业的收益率高于贸易的增长率以外,其余行业的贸易的增长率均大于各行业收益增长率,低于投资增长率;而贸易的小幅增长对于纺织业、金属行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的收益水平的提升更有利;贸易的高度增长对于具有增长潜力的机械行业更有利;对于食品制造业、化学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来讲贸易的适度增长对行业发展更有利。由此提出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贸易的同时,要针对各行业对贸易的不同敏感程度,合理的调整产业政策,发挥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制造业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8.
服务贸易的日益快速增长是我国入世后服务贸易的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引入贸易竞争指数,对入世前后两个阶段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的比较分析,以寻求对入世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入世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受到的冲击较大。对此,文章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就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居民、贸易与非贸易企业三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演绎了出口贸易、消费品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内生作用机理,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消费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同单位的边际制约效应;出口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拉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与加工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推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出口贸易与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还存在“乘数”现象。本文的发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贸易政策改革与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数理建模、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LZFTR(政府资金投入)与CJP(初级品)的相关系数r=-0.964,LZFTR与ZCP(工业制成品)的相关系数r=0.982(P<0.01)。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初级品出口比重,增加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与优化;(2)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系数值均为正,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研究发展补贴每增加100%,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结构就会优化0.0042,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的外贸易结构变化有正向促进作用;(3)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各高技术制造行业贸易结构的影响不尽相同,其对医药制造业及各小类行业对外贸易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对仪器仪表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医疗设备与器械制造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动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战略性贸易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