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强化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绝会计造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采取的会计监督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绝会计造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采取的会计监督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熊程 《广东审计》2001,(3):44-45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编制而成的可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真实、综合、及时的特点,其中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我国已从法律的高度要求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事实上,违背真实性的核算原则,造成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挖掘会计造假的诱因及动机,研究会计造假的客观环境,探计制止会计造假的措施迫在眉睫。 一、会计造假的诱因及动机 …  相似文献   

4.
关于会计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认为,会计造假已成公害。会计监督已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是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又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就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采取的会计监管措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方面:一是会计造假,二是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无论前者和后者,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正在完善和走向成熟的这一历史时期,会计信息越来越被投资者、债权人、单位和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各种会计造假等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发生.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但无论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归根到底都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新时期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监督有新的变化。会计监督不论在任何经济形式下,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在会计工作中相关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违规乱纪、会计造假现象屡有出现,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诚信"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并且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因此,只有加强会计监督,才能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我团场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充  相似文献   

9.
王雅屏 《活力》2007,(5):54-54
为积极配合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加大会计监督力度,进一步整顿会计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朱德刚  刘培珍 《活力》2005,(1):62-62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如何加强与提高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丁荣 《现代审计》2007,(4):56-57
近几年来,国内外会计造假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乏力,甚至缺位。在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应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呢?笔者认为,应在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运用法律手段根治会计失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案件以及我国的红光实业、银广夏事件等会计造假案件,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这些会计造假案件都反映了一个会计诚信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当前社会出现了会计诚信危机。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然而会计失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依靠道德约束会计造假。《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根本大法,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通过贯彻实施会计法根治会计失信,增强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会计造假带来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严重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无序和无效运行,更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这是会计造假成为各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原因所在。一、会计造假的经济危害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损失和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提高信息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较为重要的原因:一、是对会计行业的监督管理不善,助长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会计监督的苍白无力,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泛滥;二、是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造假成本的低廉,客观上放纵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有一定关系,但社会道德水准取向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应的治理方法有: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双管齐下;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三、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全面教育,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体制;四、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会计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其核心职能,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会计能否实现其目标。本文就会计造假及打假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会计监管的目的主要是检查、监督会计信息真实性,以防会计造假。目前,世界各国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较多,而且也较严重,给国家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可见,加强会计监管、禁止会计造假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会计造假是指造假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一是产生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二是会计信息在重大方面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三是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很普遍。据财政部2001年12月份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称,在对320户企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发现资产不实的比例在1%以上的占全部被查单位的50%,利润不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大到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郑百、银广夏、麦科特和黎明股份等,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等国外知名公司,小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造假现象.这些行为都给国家和企业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对投资、债权人、政府的决策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流通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会计造假就是利用了会计信息的巨大作用达到为自身谋利的目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性十分巨大,为了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何发现、防止、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分析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源来看,经济驱动因素是导致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会计造假的失信成本过低又是造成会计造假净收益居高不下的关键.本将通过对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失信成本的分析,找出抑制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出资人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原因,因此事前防范企业会计造假甚为必要.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其中监督的对象包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各岗位上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债权人、广大投资者、财税等部门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近几年一些企业造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会计造假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利用会计凭证造假。包括伪造、篡改原始凭证,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变更原始凭证名称和记账凭证摘要,用不合法的报销凭证进行合法的账务处理;隐匿或销毁原始凭证,不记少记收入或支出,挪用资金等。(2)利用会计账簿造假。包括虚拟账户,隐藏收入或支出;随意变更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