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支中 《农业经济》2001,(12):37-38
中国作为拥有九亿农民的国家,农业问题历来被放到首要位置,而土地又是农业牛产的核心要素,作为农业发展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尤为稀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1949年进行土改消灭了封建上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确立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1953-1956年通过农业合作社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变成农民的集体所有制与经营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较为详细的叙述了我国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在苏区展开的土地制度改革到九十年代初在经济发达地区展开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的历程,阐述了我国60年中土地制度变革中存在着的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两条络线斗争,回顾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全文共分五部分:一、土改的成功与过早消灭富农的失误;二、从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三、“一大、二公、三拉平”的公社化运动;四、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伟大先驱者;五、农村改革的第二次突破——土地股份合作制。因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连载。  相似文献   

3.
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农地利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调整的矛盾问题。“30年不变”本是国家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出台的一项制度安排。不过,从很多村庄中的具体实践来看,这项制度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30年不变”的理解和国家的预期不相吻合。由于土地仍然是大部分农民最为可靠的资源保障,所以村级土地制度的实践总是把公平原则置于首要位置,而把“30年不变”所体现的效率原则置于其后,因此,他们依然习惯于沿袭过去的做法,每隔若干年就进行一次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非常少;人均耕地1.38亩耕地;仅为世界水平的40%;人均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130位左右;而且耕地面积已经持续10多年下降;逼近18亿亩的红线。在未来几年内;土地问题将是我国农村的焦点问题;如何协调农民与当地政府的土地权益;做到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农村能否平稳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确实要占用一部分农村土地;但关键是如何规范化、如何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民权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就必须给农民足够的补偿.土地增值让农民分享;以此保障农民的生存就业与发展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另外;土地使用成本增加;也可以减少盲目占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垦经济》2011,(1):36-38
生产概况 云南省有86个热区县市,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32%;热区土地面积8.11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20.6%;热区农民从业人员1358万人,占全省农民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6.
简论国际粮食科技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粮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0世纪世界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9世纪开始的农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FAO最近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给土地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约36亿hm2土地正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生态与环境的灾难,正抵消着科技进步给农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未来世界粮食的发展。如世界粮食增长趋缓,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年均谷物增长率为3%,90年代2%左右,预计2010年将降到1.8%,粮食和食物供不应求势成定局。因此,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和食物短缺问题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我国有9亿农民,土地面积的一半为农民集体所有.从历史上看,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不仅带动了整个土地制度的改革,也促进了农村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例如,近2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首先从推行农地两权分离基础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新的土地产权制度设计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的土地问题不断出现,如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等…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20多年来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问题,推动了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现按其发展过程和内容,概述如下。一、建立农民劳动合作社的经验教训1945年8月,南斯拉夫进行了土地改革。土改时共没收了156万多公顷土地,将其半数分给了贫苦农民和无地农民,其余半数用于建立国营农场和农民劳动合作社。按有关规定,建社应遵守自愿原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的土地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它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农用制度;一部分是农地转为非农地制度;另一部分是土地非农用制度。农地农用制度土改给台湾农民的土地权利,只是农地农用的权利;农民要出售自己的土地,出售的只能是农地,不能用作非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9亿人口在农村。中国人均耕地、水、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我国最突出的基本国情。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60多个人,而在中国,一个农民只能养活3个人。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仅占农业人口的0.l%,而农业发达国家平均为0.5%。由于农业科技人员严重匾乏,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均不足40%,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不仅如此,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有…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制度变革与绩效分析也是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过去40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了从农业集体化体制转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的制度变革~([1]),经历了从农民对农地产权的博弈与国家的还权于民,到国家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与实行农地确权的过程~([2])。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新光 《中国改革》2005,(7):42-43,60
农民土地问题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在9亿农民眼里,却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生计、就业与谋利问题。从整体上看:如果说我国土改时期的农民土地有问题,那就是仅仅实现了农民在同一村落内部的土地分配相对平均,而没有真正地解决各地农民的“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14.
土地收益分配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收益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被征地农民以及农村发展的补偿不足.根据有关方面估算,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 ~ 30%,企业占40%~ 50%,村级组织占25% ~ 30%,农民仅占5%~ 10%;二是对农民补偿的上限,仅为前三年年均产值的30倍.这种"适当补偿",很难让被征地农民通过补偿达到城镇居民一般生活水平.同时,现阶段对农民补偿的方式也缺少发展性考虑,目前的政策设计大多只是考虑一次性的补偿,很少有在时间维度上针对发展问题作出考量. 笔者认为,创新土地收益分配与应用的管理思路,是调整制度框架以实现和谐发展,解决矛盾的积极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其中,为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作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重大安排。这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关键举措,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农"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是核心和关键,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林业经济》2015,(2):6-7
农村土改:进城农民宅基地试点有偿转让!近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将进入到试点阶段,涉及到进城农民宅基地试点有偿转让问题,2017年底完成试点。一是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二是要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三是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民增收保障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城乡统筹发展与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要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给农民全面的国民待遇。国家应把施惠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受惠作为中心内容,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之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着手,构筑农民利益保护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机制。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加上历史上形成的小农经济特点,导致土地分割,严重缺乏规模效益,农业单位产出的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只有解决土地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帆 《农业经济》2002,(11):25-27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以来,农村土地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问题的一个热点。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以各种形式流动使用权的耕地约占承包田的6-8%,而且多数发生在沿海发达省市。发达地区流转的耕地约占承包地的最高县市已达到20-30%,内地流转的耕地约占承包地的10-20%。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制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创新,因此,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必须引起高度重度。  相似文献   

19.
正耕者有其田,这是所有6亿农民的愿望。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农村改革的主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土改迎来"三权分置"时代,这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今后,沉睡的土地将被唤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多年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设",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也为我国农业的长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展的基石是土地。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土地制度变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背景中,探讨作为我国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