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东道国贸易政策的改变引发企业关联、聚集经济等效应影响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问题 ,及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壁垒降低后 ,吸引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政策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日本向中国产业转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雪  高长春 《生产力研究》2008,(15):105-107
日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区位分布不均的特点,日本向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文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地区经济开放度、工资水平、教育水平和政策因素是影响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并鉴于此,对中西部地区吸引日本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水平和竞争能力。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并结合某五年规划期间的实证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化政策下的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技术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化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中型企业的提高非常明显。从产品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难以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成本竞争力。为此建议:继续推动和完善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管理,把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强监督,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最终提升高技术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宋歌  项雪纯 《技术经济》2021,40(2):75-85
本文运用2005-2013年长三角制造业新建企业微观数据,结合离散选择模型,探究企业异质性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特征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合理解释了中国新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企业之间,区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企业异质性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是多样的.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新建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选择中等水平的城市,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城市选址的可能性降低;国有所有制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外商投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较发达和外资制造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与外商投资企业相似,高技术企业也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本文归纳了世界主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高速,国家安全,人才培育体系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源 《生产力研究》2014,(1):155-157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技术集群企业发展方兴未艾,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网络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新发展,在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知识转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研究在知识网络这一组织情景下,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是怎样通过知识转移主体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提出知识网络情景下影响高技术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从而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际技术转移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研究层面和角度定位于作为技术源的跨国企业,分析研究技术源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为减少不可控的影响因素、增强理论研究可行性,本文以大众汽车集团为案例,侧重研究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大众汽车集团的技术转移行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出口贸易产生的“干中学”效应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91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3-2009年的调查数据,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所有制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五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的扩大、研发强度的增加以及清晰的产权制度都有利于企业利用出口贸易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以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区分的贸易方式并未对出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省域尺度上考察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区位布局。采用2006年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数据,对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吸收利用的FDI规模和市场规模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R&D资源的密集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布局的重要因素,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布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企业技术与战略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技术与企业战略的关联机理的剖析,提出高技术企业中两者的融合模式,包括将技术融入战略流程和与技术变革相应的战略变更。详尽阐述了融合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及使用的主要技术工具,以及应对多变技术环境所应实施的战略变更。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3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对3种模式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研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政策文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进行国家级高新区科技政策研究,对不同政策类型的综合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4种条件变量的组合影响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资源协作型路径、内敛规制型路径和外向规制型路径。人力资源政策和财政优惠政策在组合路径中具有导向作用,创新平台政策和组织制度政策是影响高新区创新驱动力的内部保障性条件,外部投入型政策与内部规制型政策具有政策互补性,对制度性政策的倾斜往往会产生更显著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任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1984,37(21):110-117
基于有限理性假说,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对广州市274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受教育程度、风险态度,企业类型、注册资金、信用,企业风险认知、对科技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保险保障水平的认知,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政府支持本行业的满意度、是否参加行业协会等因素对企业科技保险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作出解释,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政府应从增强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丰富保险产品品种和发挥保险融资功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科技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1):110-117
基于有限理性假说,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对广州市274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受教育程度、风险态度,企业类型、注册资金、信用,企业风险认知、对科技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保险保障水平的认知,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政府支持本行业的满意度、是否参加行业协会等因素对企业科技保险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作出解释,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政府应从增强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丰富保险产品品种和发挥保险融资功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科技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过程包括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通过对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调研,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总体偏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因素包括认知不全面、认知渠道不畅通、数据平台缺乏、数据功能不明显、组织创新滞后等。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走向数据化治理;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程度;加快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现实支撑;加快组织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数据安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科技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各分项政策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财政补贴、金融监管、服务平台、税收优惠、科技保险、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信贷政策;政策资源配置在不同产权类型、注册资本、行业类型、员工规模、资质类型、成立年限和年营业收入之间的均衡程度不同;政策激励偏重于创业明朗期和成熟期实力雄厚的企业、区级高技术企业以及国家战略扶持或市场需求较强行业,对创业危险期和成长转型期企业、市级高技术企业、风险较高行业激励性较弱。因此,建议政策优化时处理好以下关系:助强与扶弱、需求与供给、优先与平衡、创业与后劲、管制与放开、独立与协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初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加不确定,初创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高速成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选取南京市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该市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及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最终构建了高科技初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路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高科技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将人才需求与市级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进行匹配,寻求市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找出限制自身成长的瓶颈,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成长绩效。  相似文献   

19.
禹奎 《现代财经》2006,26(6):16-19
金融企业呆账处理的会计和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税收负担.通过对我国金融企业现行呆账处理的会计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就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会计政策上进一步细化有关规定,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在税收政策上,宜用注销法代替准备金法确认和扣除企业呆账损失,以体现税收中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战略。基于产学研融合内涵,构建微观层面企业产学研融合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广度、深度和频度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正逐步迈向深度融合阶段;产学研融合广度和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强产学研融合广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削弱产学研融合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结论可拓展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发展产学研融合理论,为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效率偏低、机制不佳等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