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会计制度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一整套的会计核算办法;税法从历史成本和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出发,也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方法。由于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会计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按照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共同遵循的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只有当损失实际发生时,相关的成本、费用才能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实际经济事务中,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是波动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会与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产生一定差额。为了更准确地体现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真  相似文献   

2.
企业将存货、自用房地产或自用土地使用权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会出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小于或大于其账面价值两种情况.不同的转换价值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本文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业务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进行比较,揭示出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所得税和利润影响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邢家合  钱秀菊 《中国市场》2007,(44):100-101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起点的。当资产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张学军 《国际市场》2002,(12):50-51
一、调整账面价值法 调整账面价值法是一种基于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其核心思路是通过测算企业的重置成本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个相对股票市场价格安全程度和保障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方法被所有涉及公司价值的评估过程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方法,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应当将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入账,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满足条件采有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6.
陶琳  李健 《商场现代化》2012,(4):105-106
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需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期末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这部分损益是企业持有利润,不是真正实现的利润,如果企业将这部分持有利润计入营业利润,那么企业就会虚增利润,导致报表信息不真实。如何增强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财产物资市场价格的起起伏伏,有必要在财务帐表上及时反映企业资产的近期价值,增设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资产在财务账务上的反映更全面,是投资人、债权人的要求,也是企业账务反映企业真实经济实力的需要。基于谨慎性要求,资产入账后一直只有减值计提的可能,当市场因素出现企业财产物资大幅升值时,一般就不做反映,实际的企业资产价值被掩盖,帐表反映的数据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我提议增设"市价增贬"会计科目,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后,根据评估价格和账面价格差额,计入这一科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财产物资市场价格的起起伏伏,有必要在财务帐表上及时反映企业资产的近期价值,增设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资产在财务账务上的反映更全面,是投资人、债权人的要求,也是企业账务反映企业真实经济实力的需要.基于谨慎性要求,资产入账后一直只有减值计提的可能,当市场因素出现企业财产物资大幅升值时,一般就不做反映,实际的企业资产价值被掩盖,帐表反映的数据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我提议增设“市价增贬”会计科目,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后,根据评估价格和账面价格差额,计入这一科目.  相似文献   

9.
蔡洁琳  林亮敏 《商》2014,(17):77+53-77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帐价值。公允价值是根据市场情况,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在实务中,通常由评估机构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由于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已经不再那么绝对的适用,所以本文主要论述的观点是,当今应该实行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混合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范晓阳 《商场现代化》2006,(27):340-341
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对资产的入账价值是按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它以实际交易作为资产记录的依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可靠性强。然而会计环境不断变化,资产账面价值往往与其实际价值发生背离,仍然按历史成本计价,会严重歪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为了克服历史成本存在的缺陷,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资产减值会计,就是通过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来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减损及时进行补偿,保护企业资产价值的完整性,维护投资者利益。一、资产减值会…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即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以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政府补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新会计准则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盈亏变动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这意味着,公司的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同时,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  相似文献   

12.
汪兴乾 《现代商业》2011,(33):254+253
历史成本作为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原则的。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不管现时环境变化与否,计量金额固定不变,这个缺陷使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财务信息无法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济前景。而公允价值、现值等价值计量模式是动态的,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高度决策相关性,并且能披露传统会计所无法处理的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会计信息,使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因而打破了历史成本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正在逐步向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商场现代化》2007,(15):378-379
当进行非货币交易或债务重组时用于交换资产的价值并不是原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产的价值在账面上可以表现为多种具体形式。本文从资产价值形式的转换中透视出,在资产交易中存在一种新的价值形式即待交易资产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不同于会计理论上已经阐明的各种价值形式,它由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实现交易发生的相关交易税费和可能让与的相关的权利或义务组成。这种权利或义务在本文被称为转出资产的附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0)
资产减值会计指的是通过对企业资产的未来可能流入的企业全部的经济利益是否低于现阶段的账面价值的核算、确认。资产减值会计的工作是指就是通过对价值的计量完成对成本计量的替代,并且将账目中的金额大于实际价值的部分认定为资产减值的损失或者费用。资产减值会计要学会从稳健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账面上不实信息进行删除,使整个资产信息能够更加的真实可信。本文就资产减值的计量进行研究,对其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针对计量的规范和资产减值的计量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物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玲艳 《商业会计》2011,(23):42-43
实物资产是指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实物资产进行一次盘点清查,根据盘点的不同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使账面数与实存数相符。针对实物财产清查的结果,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一种方式是把存货的盘亏和盘盈以及固定资产的盘亏计入当期损益,而另一种处理方式是把固定资产的盘盈计入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本文主要分析目前会计准则对实物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规定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永利 《现代商业》2007,(36):65-66
资产减值就是资产在其预计使用期限内不能完全收回其账面价值.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为了使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以便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减值做出反映.资产减值会计的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资产减值会计的可行性及其局限,并结合实际讨论其在我国的适用性以及该如何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王小和 《现代商业》2008,(6):147-148
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一般认为,谨慎性原则较多地使用于企业确认损益的过程中,而对于资产计量,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价值与损益重点向所有者净权益的转变,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这一会计要素上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也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产权、非产权变动等经济活动的增多,资产评估的作用日显重要。但资产评估价值与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不一致,会计核算依据账实相符的原则,应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对评估结果进行会计处理。本文阐述了资产评估结果会计处理的原则、方法,并针对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资产评估结果会计处理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价格变动对会计计量的持续影响是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真正原因。公允价值会计目的是基于对报告的时间点基础上对市场价格调整账面进行记录,以实现动态反映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的一致性,我们的目标是追求真实地反映真正的市场价值,最终结果是会计计量理论中最重要的举动。它是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路径,从而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性质,缓冲和消除会计核算、会计目标、会计特点和所有其他方面的冲突、矛盾。建立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理论的当代历史成本会计的原则基础上的现代会计理论,比较专注于公允价值会计的重点不同。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会计理论,因此必须反思和重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引起差异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新准则相对旧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以及债务重组四个方面的变化给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差异带来的影响。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时我们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与否将两者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设m。代表旧准则下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绝对值;m2为新准则下两者差异的绝对值;用m值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值的影响值,即m=m2-m1。下面将新准则四个方面的变化作为变量研究其对两利润差异的影响。为简便起见,当我们以一种变化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时,假设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所引起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为0。[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