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件旅游具有优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快速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旅游品牌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山地生态城市事件旅游存在着组织策划能力不足、活动组织策划粗放、举办机制滞后、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专业人才队伍尚待建设等问题。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精心策划事件旅游活动、打造事件旅游文化品牌、推动举办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山地生态城市开发与管理事件旅游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现阶段,乡村旅游目的地有凸显生态优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对39家江苏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游客网络文本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不但验证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功能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发现旅游者通常依循感性认知、态度与意识生成、情感与行为转化的基本逻辑,实现生态价值观的内化。基于此,乡村旅游目的地理应成为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的教育区,通过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打造,以及情感性、参与性旅游项目与活动的实施,营造起"田园即家园"的氛围,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让旅游者实现真正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揭晓,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榜上有名,成为2011年"中国十佳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芒景村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傣、汉、彝等民族杂居的村委会。作为普洱市打造"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旅游城市的重要景点之一,芒景村依托千年万亩古茶园资源优势,按照"古茶品牌立村、布朗文化活村、旅游产业兴村、生态经济强  相似文献   

4.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基所在,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不仅具有为城市提供衣食之源的经济功能,更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在于乡村性的挖掘。乡村性作为体现乡村独特个性的文化体系,其精神内核被升华为当下愈演愈烈的"乡愁"情愫。打造"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投射品牌和感知品牌做了比较分析,设计了"清乡碧水"鲁西生态风情旅游带的旅游品牌,提出了"淳乡纯水,生态鲁西"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旨在打造"山水圣人"鲁中文化旅游带、"黄金海岸"鲁东海滨城市旅游带和"清乡碧水"鲁西生态风情旅游带并驾齐驱的"川"字形山东旅游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新农村的方向和目标,而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只有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旅游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经验。本文综合分析湄潭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湄潭县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元阳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元阳县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围绕打造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努力强化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旅游经济强县建设步伐。在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坚持政府主导,以市场为导向,提升旅游品牌,突出民族文化,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促进元阳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然而,大连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服务质量不规范,旅游活动单一,旅游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等问题。政府部门应以政策为导向,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注重行业监管与引导,做好人员培训,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大环保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及SPSS数理统计分析手段系统地对武汉乡村旅游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武汉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消费结构特征和消费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力图满足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效规划武汉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武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1):9-11
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迅速,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意义重大。溱湖风景区多年来重视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他们挖掘乡土资源铸造品牌,建成了"湿地公园"、打响了天下第一会船、做靓了古茶观赏节、唱红了苏中周庄、建设了云海温泉、推出了溱湖八鲜、做优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营建了水乡佛国。近年来,他们通过明确定位、高位规划;加强投入、完善基础;品牌组合、放大效应;加大宣传、强化影响;创建品牌、全员参与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品牌建设之路。溱湖风景区的乡土化、整体化、生态化、多元化、产业化给人以深刻地启示。  相似文献   

11.
淮河文化资源富集,给发展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淮河流域城市正积极争取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给淮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契机。发展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旅游,对传承淮河文化、拉动城市消费有着重要作用。淮河流域城市之一的淮安,有发展淮河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机遇。发展淮河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打造品牌、有效传播、加强协作等策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9,(16)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明确了要建设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乡村战略任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迫在眉睫。乡村旅游品牌化作为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进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振兴乡村的重要职责。针对现阶段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乡村旅游品牌调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完善聊城市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随着襄樊市政策对旅游经济的重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认识,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指导,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唐玮杰 《江苏商论》2022,(12):45-48
乡村振兴的发展重点在于产业的兴旺。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从如东县乡村旅游整体发展的新视角,运用SWOT分析法对如东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创新乡村旅游新产品、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东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随着襄樊市政策对旅游经济的重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认识,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指导,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梵净山地区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必要实现铜仁与江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建梵净山旅游品牌,在铜仁市的基础上组建成中等城市—梵净山市,将其打造成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民族风情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8.
旅游淡旺季问题对于旅游城市来讲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舟山市作为一个海洋旅游城市和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其旅游淡旺季不平衡问题明显。为启动舟山淡季旅游,提出打造海鲜美食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养老康体的旅游项目等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论述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项目比较单一、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文化生态偏离轨道、淳朴民风受到冲击等方面,分析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合理规划休闲型体育旅游项目、如何走乡村体育休闲旅游与院校相结合的道路、如何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如何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结合点以实现"双赢"等方面,提出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和整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旅游能够依托互联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多维度创新与优化,进而逐步提高发展质量。准确把握乡村旅游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观念滞后、农村信息技术薄弱、人才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营销宣传水平低、服务体验有待改善等问题,并积极围绕政府引导打造良好数字旅游环境、加强数字经济定向培训和人才引进、打造一体化旅游平台、积极创新和拓展乡村旅游模式、加强特色品牌培育、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善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探索,能够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