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各行各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开始日渐减少,而相反,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对此,国家开始大力提倡人们创新创业,各大高校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发展完善,这也导致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其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几点网络新媒体对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着力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素质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文章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性,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很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为解决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很多医学院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教授医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达到帮助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要想帮助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创业,必须将医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医学生在医学领域创新的能力,同时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人才需求随之减少。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就业问题凸显。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无疑是后疫情时期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政府、市场、高校、大学生基于各自成本考量,创新创业未必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因此,基于综合成本效益视角下,本文以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以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效益,带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46)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社会就业岗位已经呈现了饱和的状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大学生解决创业和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议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在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创业教育以加强对学生创业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发展时期。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结合市场竞争环境,综合分析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就业情况,探索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解决措施、创新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的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所有高校面临的困难之一。基于此,现根据就业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可以有效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出路的方法,并对构建毕业生创业就业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所以,当前学校应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对经管类大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解决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就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中存在如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模式与社会脱节严重、考试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教学建议,希望给广大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育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人才核心竞争力即为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注度愈加重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如何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就业途径多元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创新创业训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和模式进行研究,只有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形成真正实效和落地,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创新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我国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我国的创新创业人才稀缺,毕业生创业失败率很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本科教育改革的有力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特点,反思当前我国于创新相关方面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解决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渐进入到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引导下,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渐递增,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当前国家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新。本文主要对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造成的传统就业渠道萎缩.毕业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不敢创业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希望有助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大高校也都开展了相关电子商务的专业,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缺少系统的学习体系,学生的就业方向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商务就业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高校毕业的学生很少有类似方面的工作经验,这就导致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中存在就业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就业困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缓解高校电子商业专业就业难题,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有助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也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动力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对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全面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章丘对全市2013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是我国就业形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每年人口不段增长,高校毕业生也一年多一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高校教育应面向市场,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让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的职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此提出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也随之加重,自主创业就逐渐成为了更多毕业生的择业方向。但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财务管理问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财务管理对于创业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却充满了期待。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对于高校创业大学生的评价机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大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解决我国社会的就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