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临港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 1.1临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港口经济是指以优良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选型经济模式。港口经济依托港口作为海陆节点一的特殊地位,以大进大出的集疏运为保证,具有产业关联性高、产业规模大、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港口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物流科技》2010,33(3):67-69
引入港口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内涵,通过分析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区域品牌、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等的影响,说明它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区域经济在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岚 《物流科技》2009,32(12):100-101
港口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彰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将共生理论运用于港口物流集群的研究,并给出相关定义。从共生视角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进行探讨,为深入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合理构建和规划港口物流共生系统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广州港口经济发展的新一轮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大量数据论述了在珠三角产业向西、北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广州港口本身的地理优势,从港口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5个条件出发,综合近几年广州港口经济发展的数据,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珠三角产业转移给广州的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契机,但是由于周边港口激烈竞争以及可能形成的“锁定效应”,广州港口经济已经失去了自然成长的环境,因此文章建议广州市政府适时抓住珠三角产业向西北转移的时机,确立港口经济的战略地位,发挥广州港的地理优势及集疏运优势,发展并壮大港口经济。  相似文献   

5.
港口产业集群之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亚竹 《物流科技》2006,29(12):115-117
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对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解释,研究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我国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岛因港口而出名,青岛港是青岛的象征。青岛因家电、啤酒而出名,海尔、青啤是青岛的骄傲。现在的青岛,得益于港口经济和家电经济的带动,衍生出来的相关物流产业也足以带动青岛整个物流、货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潮商》2009,(5)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加快发展文化经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潮州,位于广东省东端,与福建省接壤,濒临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明显,港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一个充满活  相似文献   

8.
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当前阶段的临港工业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集群经济始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态势。而作为临港产业的基础,港口物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随着我国临港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凸现出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港口和物流产业园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物流业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对发展港口和物流产业园区的探索和研究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舟山港物流产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提出了如何发展舟山港物流产业园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保税港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窗口,实践表明,海洋经济与港口物流之间存在直接的互动关系,为此,借鉴浙江省在海洋经济与港口物流互动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广西港口物流与海洋经济的后发优势,深入探讨了广西如何以保税物流体系来带动千亿元产业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北京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北京市工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未来仍具有保持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具备持续发展的潜能.要抓住机遇,理清思路,把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目前临港产业区发展状况,基于产业联动理论,探讨了以"港城联动"为推动,以产业联动来规划,以发展战略为牵引的临港产业区发展模式。同时以此对秦皇岛临港产业区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并针对的提出了加强秦皇岛"港城联动"效应,延伸和完善临港产业区内部产业链以及战略横向协作,重点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亮 《物流科技》2005,28(11):85-87
本文对在新世纪吸引外资进入我国港口业的现状做出了描述,并着重分析了外资投资我国港口业的原因,以及外资的注入对我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港口业利用外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向经济主导、资源消耗型、高能耗型、资金密集型的中国造纸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河南造纸工业也无法洁身自好,受到重大冲击。但是,此次金融危机也给河南造纸工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河南造纸工业要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孟威 《价值工程》2010,29(15):135-135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动漫产业的投资行为更加谨慎,所以作为起步较晚的龙江动漫创意产业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降低投资风险,不但要力争把损失减小,还要在大危机中寻求大转机,在危机中实现平稳过渡,并着眼于未来,积极为这一朝阳产业在危机后的快速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海南港口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海南港口业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照港口物流接轨国际物流圈的关键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照港口物流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照港要发挥桥头堡综合优势,掌握其接轨国际物流圈的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在目前的金融行业税制中存在着税负不公平、税收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妨碍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完善中国金融税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南沙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赵一飞 《物流科技》2006,29(3):51-53
本文用SWOT分析法时广州南沙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如何做强南沙港物流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past decades, literature has been focusing increasingly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great deal of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as evolved from mere financial measurements to a multitude of indicators, and that the subject being measured can range from micro-level (an organisation), meso-level (industry) to macro-level (regional or national) performance. The authors will research which academic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so-level and how that is translated in practic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for the port industry. In practice, the authors observe that mostly so-called ‘observatories’ are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authors will examine the cooperative efforts of the past 20 year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European port industry. Based on this analysis, research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made on industr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ith specific consideration for port industr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