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玉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97-97,117
主要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收入费用总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医疗结余、本期结余内涵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收入费用总表时,要在经常性收入与非经常性收入、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本期结余的利得和损失等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经济收益观和全面收益观。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与企业业绩及发展状况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符合决策有用观;在处理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时,传统的会计学收益受到了质疑,而被倡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学收益理念逐渐替代;全面收益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而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是由于采用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现行价值计量形成的,全面收益观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田晓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44-145,147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然而,准则中并未给出两者实际的会计核算科目,给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明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分别从"道不同不相为谋""、殊途同归"、"公布于众"三个方面给予辨析。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提出"利得"和"损失"概念,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到2014年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进行修订,在利润表中增加"其他综合收益"对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进行列示,已经基本实现国际趋同,列报方式也更加合理,但是对于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规定却散见于各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中,给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扰.本文拟对利得和损失信息披露的规定进行梳理,并对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种计量方式使资产与负债更加符合其定义、收益确认更加客观,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新会计准则与新税法下收入确认概念的差异 (一)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中对经营收入和利得进行了区分,在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明确了收入和利得的概念,指出收入是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  相似文献   

9.
申梓 《现代经济信息》2013,(14):188-189
首次引入利得和损失概念是现行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益、费用要素概念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要素概念,进而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中会计要素概念中对利得和损失的相关规定,指出现行准则中在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相关界定中仍有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全面收益是指“物质财富的增加”。全面收益比传统的净利润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包括的内容除传统的净利润外,还包括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主要是一些已确认未实现列在权益项下的利得(或损失)。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体现了我国推广应用全面收益理念的思路,这必然给我国的收益呈报模式带来质的变革。《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2条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1.
利得与损失已成为会计要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对利得与损失概念阐述与假设的基础上,从利润影响角度归纳新准则下利得与损失在会计核算时的要素归属及相关会计账户问题,探讨其对传统会计利润产生的新理解及新主张。  相似文献   

12.
一、谨慎性原则的相关理论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定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和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的方式、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以及相关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债务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笔者认为:新准则的制定与颁布实现了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为资本交易提供了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是中国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会计和审计行业的里程碑。但新“债务重组”准则在操作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更使得企业利用它来调节利润的潜在空间增大。  相似文献   

14.
稳健性原则叉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性原则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  相似文献   

16.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性原则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会计事项,是指一种状况或处境的最终结果是利得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不发生一个或若干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确认。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可分为内生性的不确定性和外生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王洪涛  马四海 《经济论坛》2005,(18):117-118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表明该项无形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从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税法认为该项无法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不足以认定为实际发生损失的依据,而只有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项无形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相关收益、费用或损失时所依据的理论及法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财务报表的目标出发 ,探讨了我国应设置哪些财务报表要素 ;深入研究了资产、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得、营业费用、损失等要素的特征和定义 ;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利润和全面收益两个要素的必要性 ,并对利润要素进行了重新改造和定义  相似文献   

20.
会计稳健原则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经济视角》2006,(5):90-92
在我国,会计稳健原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当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做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心存疑虑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