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应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三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培 《经济导刊》2022,(8):73-76
<正>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承受较大下行压力。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上半年同比增长2.5%。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当前,财政运行中一些隐忧需要引起重视。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发挥财政政策支撑和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辽宁省采取的"保增长"与"调结构"财政政策进行了简单回顾。重点分析了辽宁省"保增长"与"调结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并对后危机时期"保增长"与"调结构"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未来的财政政策应立足于协调投资、消费和出口比例,兼顾辽宁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协调三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协调内需与外需的拉动作用,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如果说货币政策侧重于量的扩张,财政政策则有利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中央政府多拿出一些财政资金,即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今年财政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并于 2 0 0 0年止跌回升 ,应该说 ,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因此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仍应坚持。根据各方面情况分析 ,2 0 0 1年我国财政收入仍将保持比较高的增幅  相似文献   

6.
邓伟 《财经研究》2016,(8):40-50
财政政策既要发挥内在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又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具有与“机会主义”策略一致的内涵。文章将“机会主义”策略融入财政政策规则,对我国财政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调节是否表现出“机会主义”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我国财政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值的关注表现出较强的时变性,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依赖于对经济增速中间目标的偏离程度。当经济增速与中间目标的偏离位于区间[-0.95%,2.85%]内时,财政政策将发挥内生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惰性;而当经济增速与其中间目标的偏离位于该区间外时,财政政策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爱林 《经济经纬》2003,(6):120-12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5年多来,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淡出,未来2-3年内仍要继续实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转型期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估算了中国国家层面和31个省(市、区)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并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波动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经济不确定性都是影响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2)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财政政策具有更高的乘数效应,可以作为弥补货币政策效应减弱的政策手段;(3)增强市场信心和缓解信贷约束是财政政策发挥“稳增长”效应的重要途径,且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是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贾康 《现代财经》2004,24(10):3-5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应对积极财政政策相机进行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调整要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呼应,政策重点应放在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在这些领域中配置资源的优势;近年长期建设国债资金投入应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合理发挥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我国的财政政策应当在总量适当收缩的同时.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