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没有广大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全社会的和谐;没有亿万农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2.
江苏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居全国前列,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本文主要采用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四个基本指标对江苏省及各地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测量与计算与分析,判断其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并根据这种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全民企业的国有资产总量增长较快,到1989年底,全市4637个国营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69.17亿元。  相似文献   

5.
《乡镇经济》2009,(4):F0002-F0002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信用、信托体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菊芹 《特区经济》2006,(6):144-145
现有的农村信贷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和多元性的资金需求,影响农村整体信贷功能的发挥。重建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信贷体系,从农村信贷资金运行机制和财税政策等方面予以创新,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因素。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本文通过界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依据评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指出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过渡到城乡一体化即城乡经济联动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现行的商业布局却凸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的商业布局结构不协调,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布局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陕西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其障碍,并探索了一些适宜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人文关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永新 《改革与战略》2008,24(11):44-46
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关怀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个体生命处境的关照以及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人性美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操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人文关怀对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把握人口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人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分别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发展是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体现,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发展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口发展影响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口发展是人与人和谐的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一个不断化解这些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充分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去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新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城市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基础上,从开放型经济基础、开放型经济存量与增量、开放型经济质量、开放型经济比较优势四个方面来设计我国现阶段核心经济带城市开放型经济评价框架,并选取以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包昆经济带中的60个发达城市数据为研究依据,对其开放型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广京哈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沿海经济带次之,陇海兰新经济带、包昆经济带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五大经济带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效益来看,表现出显著的阶梯性特点,且高行政级别城市数量、先进企业数量、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我国五大经济带城市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内的腐败行为会动摇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地位,给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带来严重危害。反对腐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总体而言,我国还未建成比较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框架,一些重大社会保障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必须下大力气,从制度的完善、政府的扶持、农民观念的改变等诸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许多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当前,随着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些衰退的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经过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叶祥松 《改革与战略》2008,24(4):156-15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改革与战略》2011,27(8):24-26,59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文章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在阐述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指出转变观念、强化政策法规导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突破技术瓶颈和培养全民意识是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进一步推动和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建设一个定位准确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结合我国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深化改革,强化服务职能,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