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和勇 《中国外资》2010,(14):189-190
09年开始,10年全面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三大评级机构的信任危机,本文分析了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打破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垄断地位,做强做大中国的评级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大评级公司的主权评级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评析。首先逐一简要介绍了三大评级公司各自的主权评级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模式的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缺陷及其根源;最后总结了三大评级机构主权评级模式的五方面问题,并指出由其垄断国际评级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将面临重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和中国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历史数据,对企业主体评级调整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以考察经济周期波动下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和中国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行为均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总体而言,与中国评级机构相比,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调整行为的顺周期性更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调整行为的顺周期性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和全球经济紧缩时期明显增强,但中国评级机构没有表现出类似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导致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调整行为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谢静  苑婷婷 《征信》2016,(12):54-56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下,评级业逐步形成了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核心的国际评级体系.三大评级机构建立了世界霸权,严重威胁各国经济金融安全.目前我国评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监管框架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外资机构不断渗透、受制于三大评级机构等方面.建议从完善评级监管框架、支持培育本土评级机构、把握对外开放尺度、加强评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霸权,提升我国评级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徐璐  林昕 《时代金融》2012,(35):76+7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行为及结论受到高度关注。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对与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评级出现误判;对次贷风险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后又反应过度。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一次次的对欧洲国家信用降级带来的是危机的逐步升级。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是在警示危机,还是在加剧危机?国际社会要求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呼声正在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如“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迟钝,使其可信性遭到市场广泛质疑;“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调整;“三大”评级模式隐含的利益倾向,违背了信用评级的独立与公正。整顿和规制国际评级机构,必须改革现行的评级模式和模拟评级程序,实现评级市场的竞争化与评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孙章伟 《征信》2011,(5):1-6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相似文献   

8.
夏凡  姚志勇 《金融研究》2013,(2):184-193
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广受批评。有人认为其评级太过宽松,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负有责任;有人认为其评级过于严苛,频繁下调公司和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本文为协调上述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发现"评级高估"和"评级低估"都可能在均衡路径上出现,同时信用评级具有"顺周期"特性:评级高估更有可能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而评级低估则更有可能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们在反思危机的过程中,也将更多的批评目光投向了资信评级机构,尤其是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本文在阐述了现行资信评级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信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负面作用,并研究分析了SEC对三大评级公司的调查及监管建议,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征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风暴中评级机构的问题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2007,(19):56-57
2007年7月份以来,美国次贷风暴席卷全球,评级机构也因在次贷相关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中的"次级"表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次贷问题在2006年下半年就已经有所显现,尽管当时三大评级公司也发出了一些警示,但直到2007年7月,三大评级公司才开始调低部分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穆迪调低了399只约52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标准普尔调低了612只约120亿美元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惠誉调低了200只约23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随后,三大评级机构均表示将调整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方法。次贷风暴中出问题的评级是次贷支持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  相似文献   

11.
环球快讯     
欧盟抨击三大评级机构有失公允 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发难”,频频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信用评级。这一举动令欧盟领导人忍无可忍,终于向三大评级机构正式“宣战”,不但激烈抨击其行为有失公允,还宣布将着手建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朱莺 《上海金融》2005,(8):62-63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评级原则的分析对比,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著名评级公司评级方法原则,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评级指标体系,加强信用评级结果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功”与“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以危机推手著称的美国信评机构因群体性道德风险和贩卖劣质公信力而备受国际谴责.为此,三大机构不同程度地修订了主权信用评级规则,并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联袂发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尤其是2011年轮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至负面,希望借此塑造其公正、客观的商业形象.但是,三大机构的政治附属物属性决定了三大机构发布的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负面意见,本质上是一场政治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较量,更多展现为一种政治博弈的需要,并使自己陷入了债务上限与主权信用评级的政治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18.
江涌 《金融博览》2010,(15):18-20
现代金融,无信不立。然而,国家与机构的信用高低,却由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说了算。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先后降低了希腊国家信用评级.希腊的融资成本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三大评级机构对波罗的海三国,爱尔兰、英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