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并购的影射     
梅新育 《新理财》2009,(11):24-25
此案折射出中国外资政策的走向,乐天玛特收购的是时代超市的股权,属于股权并购范畴,需要经过商务部审批;即使是资产并购,6.5亿美元的投资额也达到了商务部审批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正>战略并购是许多跨国银行实现国际化、综合化经营的重要手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银行并购在全球并购交易中占比为8.38%,90年代上升至17.65%。中国工商银行境外金融并购的首次试水是1993年收购香港厦门国际财务有限公司。之后20年间工商银行又先后成功完成15次金融并购,其中大部分金融并购是在笔者的任期内完成的。工商银行境外金融并购的经验或者教训,无论是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银行业还是其他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笑晓 《浙江金融》2005,(8):38-38,44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也形成了一股外资并购热.外资并购在推动国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制度创新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挤占国内市场,极力走向垄断的趋势,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目前跨国收购的对象,已经从一般性企业转向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进攻.  相似文献   

4.
零美元收购,也称承债式收购,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负债相等(即零资产)的情况下,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从并购史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角度来说,有两大看点:一是联想并购当中的融资策略;二是联想并购后独特的战略联盟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斌 《理财》2005,(7):56-57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伴随中国加入WTO,中国并购也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相似文献   

7.
跨国并购一度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掀起了第五次并购狂潮。但从去年年初开始,一向被视为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因为跨国并购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05年10月25日,中石油正式宣布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而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并购同样是让国人兴奋不已:从最早的惠州发迹的TEL集团收购重组法国著名品牌汤姆逊旗下的彩电、DVD业务,并紧接着对阿尔卡特集团的全球移动电话业务的控股,到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明基收购西门子的手机业务,直到对国人震撼最大的联想将个人电脑的鼻祖IBM的PC业务收入囊中。在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 PC业务的现场,很多中国人几乎是狂喜和亢奋,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会真的发生。杨元庆激昂地宣告“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06,(4):42-42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运用并购手段谋求迅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从2004年开始,一批批中国的优秀企业频频出击海外并购,举世瞩目12005年,随着中石油收购PK石油,南汽收购罗福汽车等一系列海外并购的尘埃落定,以国有企业为主力的中国企业登上国际舞台,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企业向全球看齐,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企业群体在产业链前端构筑阵地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9年-2003年间沪深两市发生的826起并购事件为有效样本事件,利用生产函数计算出公司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对外扩张的并购活动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上市公司收购股权或收购资产的对外扩张对产出效率的提高井不理想;收购股权的效率要高于收购资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并购新规出台,引进外资中国走向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逐年增加 国外引进外资,并购占80%以上,而和国际上正好相反,中国引进的外资中,并购只有不到10%。即使如此,2005年仍有268家中国企业被境外企业收购,总收购金额超过1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唐甜  万文骞 《时代金融》2013,(17):194-195
每一场并购都是一场资本狂欢的盛宴,但盛宴之下也有资本权利激烈的交锋与碰撞。银泰收购鄂武商A而武汉国资公司反收购,双方就鄂武商A的股权将拉锯战进行了若干年,反复博弈之后仍然没有完全形成定局。本文将从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角度,从并购与反并购参与方简介、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与反并购过程、评价及启示四个方面来对此案例进行梳理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西方金融机构实力被严重削弱,但却使中国金融企业由此获得了通过海外并购"走向全球"空前难得的机遇。但是如何把握机遇,理性地制定自己的海外投资战略,是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平安保险收购荷兰—比利时富通集团的败局为例,分析了收购败局出现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提出了中国金融领域实行跨国并购的战略切入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标企业作为被收购的对象,其行为选择无非有两种:支持并购和反对并购。支持并购时目标企业就会积极配合收购者的行动,使其以最合理的方式并购成功,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反对并购时目标企业就会采取种种措施进行反击,千方百计地阻止对方的收购行为。不管采取什么行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兼并与收购各有特点,有联系也有区别,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简称并购。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正常的、普遍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并购作为迅速实现资本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张的有力杠杆,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企业并购对企业财务效益的影响,我们要加以关注。本文从合理避税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企业并购对财务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并购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折戟,2008年华为收购3COM受挫,2009年中铝与力拓更是上演全球瞩目的旷世纠葛,进入2010年,光明乳业成功并购新西兰信联乳业,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涵义 企业并购指各种兼并、收购及接管等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的总称。企业并购属于价值判断过程,一旦失策,其最大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特别是由于筹资决策行为而引发的偿债风险。从狭义上理解,并购的财务风险仅指负债融资的并购行为而引发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换股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并购所涉及的交易额越来越大,大量公司开始通过换股方式来进行并购。我国从1998年清华同方以换股方式并购鲁颖电子,拉开了换股并购的序幕。换股并购有许多不同于现金并购的地方,这也决定了换股并购有许多特殊的财务问题,如股权稀释问题、换股比例确定问题等。本文拟从换股并购与现金并购的不同点入手,找出换股并购的优点与不足及应注意的影响因素,从总体上全面认识换股并购,进而研究换股比例的确定问题。一、 换股并购与现金并购的比较现金并购是指用现金进行支付的并购,凡不涉及发行新股的收购都可以视为现金并购或现金…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3~2004年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81起公司收购兼并活动来看,并购总体绩效在短期内会得到改善,但长期来看,公司并购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于收购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并购当年绩效有较大提高,随后绩效下降,甚至抵消了之前的绩效提高,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对于目标公司来说,并购当期会使绩效下降,并购以后公司绩效上升,公司并购使得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张翀 《财会学习》2011,(9):14-16
一.引言 并购重组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路径之一,企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都需要并购重组。然而,愿望如此美好,现实却异常残酷。企业并购是个高风险的技术活儿。有资料显示,企业并购的失败率高达70%,还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失败率为全球最高。比如说,曾被誉为“中国首起成功的海外敌意收购”的中钢...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至2004年,短短的3年来时间,外资并购占外商投资金额比率飙升了12倍,随着外资并购的爆炸性增长,一系列的恶意收购和优质国资的流失屡屡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