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启珉 《活力》2005,(12):132-132
一、实现窄带接入网向宽带接入网的平滑过渡 宽带与窄带的一般划分标准是用户网络接口上的速率,即将用户网络接口上的最大接入速率超过2Mbit/s的用户接入称为宽带接入,对最小接入速率则没有限制,接口速率的高低是区分窄带与宽带的一个方面,窄带接入网与宽带接入网更本质的区别是对信息的传送方式不同,一个是基于电路方式来传送,另一个则基于分组方式来传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社会各领域对电信网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电信企业在网络接入技术上受到很大考验,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电信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宽带市场也同时面临着向多元化市场方向转变,所以现阶段电信企业如何做好网络接入工作,对增强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特殊意义。在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无法满足现阶段电信企业发展需求之际,PON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PON技术完全革新了传统网络接入技术,在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比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更加具有优势。文章就现阶段PON技术的接入网现状,结合宜昌电信宽带工程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锐 《上海标准化》2006,(12):39-42
无源光网络传输PON(Passive Opitical Network)技术是2004年经IEEE委员会批准执行的新型网络协议,是未来实现光纤到家庭(FTTH)的理想接入模式。Gigabit—PON(GEPON,即基于千兆位的无源光网络)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可为多个最终用户提供相当高的共享带宽以及满足运营商灵活动态分配带宽的需求。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工作实践。对接入网设计中PON技术的运用提出包括分光策略在内的11条标准,以及其他需注意的事项,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PON技术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信息交流上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发展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光纤接入网的带宽优势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PON技术是在光纤接入网中目前各大厂商和运营商都非常看好的一种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PON接入技术的核心网络结构,几种不同的接入方式以及各种PON接入技术的忧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电力通信接入网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力通信传输网当中引入SDH技术,首先研究了在当前电力通信传输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了SDH技术对于用户接入设备的基本要求,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将SDH技术引入电力通信接入网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现实电信市场竞争和接入网现状入手 ,论述未来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特点、优势和业务功能 ,描述了未来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无线宽带。  相似文献   

7.
浅谈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接入网传输系统按传输媒质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无线接入技术有多种分类方式,按传输速率分,有窄带、中宽带和宽带。文章详细介绍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社会各领域对电信网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电信企业在网络接入技术上受到很大考验,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电信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宽带市场也同时面临着向多元化市场方向转变,所以现阶段电信企业如何做好网络接入工作,对增强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特殊意义。在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无法满足现阶段电信企业发展需求之际,PON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PON技术完全革新了传统网络接入技术,在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比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更加具有优势。文章就现阶段PON技术的接入网现状,结合宜昌电信宽带工程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社会各领域对电信网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电信企业在网络接入技术上受到很大考验,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电信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宽带市场也同时面临着向多元化市场方向转变,所以现阶段电信企业如何做好网络接入工作,对增强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特殊意义。在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无法满足现阶段电信企业发展需求之际,PON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PON技术完全革新了传统网络接入技术,在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比传统网络接入技术更加具有优势。文章就现阶段PON技术的接入网现状,结合宜昌电信宽带工程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郭海宁  刘佳勃 《活力》2007,(8):57-57
农村IPTV承载网接入层是整个承载网最关键的环节,负责农村IPTV用户的业务接入认证、面向用户组播复制、区分于宽带上网业务的QoS保证等等。目前,现有接入网设备厂家型号五花八门,用于提供农村IPTV接入业务的可选性方案较多。本文在固网运营商现有的网络结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接入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PON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信息交流上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发展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光纤接入网的带宽优势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PON技术是在光纤接入网中目前各大厂商和运营商都非常看好的一种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PON接入技术的核心网络结构,几种不同的接入方式以及各种PON接入技术的忧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一直被认为是光接入网中颇具应用前景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点到点解决方法,在解决宽带接入问题上是一种经济的、面向未来多业务的用户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介绍广东省揭东县的地理概况和现有的通信设备,对原有距离终端局较远并且电话密度较集中的乡村,采用传统的铜缆接入与光纤接入在传输技术性能和投资成本实际进行分析比较,认为采用光纤接入网技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方国涛  杨海宁 《价值工程》2013,32(1):190-19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基于以太网技术和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宽带接入系统,它可以实现宽带、语音和视频等业务的综合接入,是实现FTTH(光纤到户)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ONU放置位置的不同,宽带光纤接入方式目前可以分为FTTH、FTTB、FTTO等方式,每种接入方式各有其组网特点和适用用户群体。目前EPON技术以其高带宽、低成本和便捷的组网方式成为光纤接入的主流选择和实现FTTx的最佳途径。列举了EPON技术在光接入网中的若干实际案例,分析了各典型组网案例的技术特点、业务实现流程和网络结构,并对最后对EPON和NGN(下一代网络)的互联及语音接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文结合固网运营商网络资源特点,在深入分析固网运营商3G接入网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关键建设问题基础上,重点针对市区、郊区以及农村提出了相应的3G接入网建设策略,为固网运营商进行3G接入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接入网动力环境监控对保证接入网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接入网主要是为了实现用户之间或业务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使来自用户终端的或者业务节点的信息能够有效的快捷地传输到信息目的地。行业迫切需要一种可靠、安全、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应用接入数据传输进行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无源光接入系统中引入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光纤带宽的利用率,更好的解决接入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6,(18):77-78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多媒体业务与应用功能正快速发展与完善,一方面促进用户体验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通信带宽面临着非常巨大的压力。以往基于PSTN或ADSL的接入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多媒体业务功能实现过程中对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为更好的适应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光纤到户工程的建设与推进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文章在简要分析EPON技术要点的基础之上,对光纤到户客户带宽需求进行分析,进而详细研究了基于EPON技术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网的设计方案与要点,望能够面向终端用户提供质量更为可靠、速率更高的通信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有的以铜缆为传输媒质、基于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为基础的宽带接入建设模式将不能适应未来开展高清视频、安全监控等高速率带宽业务的需求.作为接入网新技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EPON)有效缓解了当前铜缆被盗严重、价格上涨较快、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的状况.EPON将以太网技术与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结合起来,其目标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一个点到多点拓扑结构的千兆以太网光纤接入网络.EPON降低了初始成本和运行成本,可以大量采用以太网技术成熟的芯片,实现简单,相对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和易于升级,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EPON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分析了EPON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接入层设备通常作为二层设备接入业务,对于IPTV业务,IGMP协议是STB与业务路由器之间最主要的一个组播协议,应用广泛。详细了解IGMP原理及在接入层设备上的实现,对于处理接入层IPTV业务故障有极大的帮助。基于此,文章从GPON接入组播技术的基础原理到产品实现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