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商品林业以市场化的形式进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认为,为促进商品林业健康发展,当前重点要采取强化地方林业部门的职责和决策权,优化林业项目的评估方式,减轻贫困地区商品林业项目的配套资金压力,降低贷款条件、延长还款期限,合理确定林业项目的物资采购方式等措施发展我国商品林业。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动因、赎买改革具体实施情况、赎买改革模式和赎买改革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得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存在赎买缺乏法律依据和实施标准、重点区位成过熟龄人工商品林赎买任务紧迫、资金缺口成为改革实施最大瓶颈、赎买后续经营管护难度较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优化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品林经营的经济分析及评价杨建洲,何启洪,林革霖林业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后,商品林的经营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如何,将直接决定商品林经营的成功与否,从而对林业分类经...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森林生态建设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处理好林区民生问题;继续实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别化政策;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市场。  相似文献   

5.
商品林生产补偿理论是关于商品林生产补偿的规范分析,其宗旨在于揭示商品林生产补偿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内容。一、商品林生产补偿对象的确定1.根据商品林产出产品的不同,补偿对象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它是针对同一片商品林而言,虽然商品林生产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有形产  相似文献   

6.
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组织形态,是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发展动力的驱动下,面向社会筹措资本的课题破土而出,法人治理结构工作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一项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7.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制度收益的制度绩效分析方法,引入斯密德的状态、结构、绩效(SSP)分析范式,对中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制度设计与目标产生了背离。建议对生态公益林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管治,而对商品林逐步取消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角度来讲,商品林的经营需要进入竞争市场,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品林经营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其经营成败。所以,要从经济层面探讨商品林经营情况,就需要根据商品林的经济特征来分析。主要以山东商品林经营为例,从经济角度分析商品林的经营问题,希望为山东商品林的经营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全国的国有林场将全面实行改制,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公益型林场,处置商品林资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的黄山林场已按照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率先进行了改制试点工作。历时一年多,于2006年元月1日挂牌成立了首家公益型林场,原林场全体职工的身份都进行了置换,改革改制费用依靠自身力量从商品林收入中进行了核销。现就国有林场在改革改制中所遇到的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1.商品林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国有林场的林木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按国家规定不能动用,林场改制要兑付的职工身份置换费用和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演进逻辑、现实难点和改革需求,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共识分析框架,解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共识层级构成及其作用价值.研究发现,新时代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须协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要素"五大"关系,确立权责清晰、收益共享、城乡平等、资源高效、系统联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体制问题是影响林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本文就林业体制改革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并根据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的特点 ,提出采取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思路 ;进而对确立林业经营新体制基本框架的产权制度、市场主体、交易市场、管理职能转变和林业配套政策等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彦良 《南方农村》2013,(1):50-53,59
林业产权制度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林业产权制度的变更对林业的投资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林权变更为基础,对林业投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权制度的变更对林业投资有重要的影响,林业投资倾向于营林建设。并提出建议: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增加国家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开拓林业投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制度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业资源的利用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种效用特征,这导致了单纯的市场机制和私有化产权改革无法有效缓解林业部门面临的林业企业发展困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双重压力。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林业产权安排的交易费用及其适用的范围,林业生产的外差效应以及政府对生态林业进行补贴的必要性,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问题,在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问题上提出一些供进一步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产权设定与林权流转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重点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设定和林权流转市场构造中的理论问题,阐明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产权设定,提出了林权流转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构建原则和内容框架,从而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南平市杨厝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私有林补贴制度,政府在私有林补贴制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私有林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将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收益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规范产权界定、推动产权保护、完善产权流动机制、完善和规范林地产权交易市场是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保持问题。涉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实现路径、林地租金的形成及使用、林业要素市场及其交易成本、产权变更后的服务体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等问题。认为要长期保持林改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必须拥有相互独立的价值实现路径。在福建永安,土地租金是林地所有权实现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局(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量化分析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利益主体行为与发放林权证政策之间的博弈状况。研究表明,当林改户(林场职工)急需生活资金时,若政府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抵押贷款和活立木转让方式筹集资金,若政府不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砍伐未成熟林筹集资金;当林改户不缺乏生活资金时,无论政府是否发放林权证,林改户都会采取林木成熟后砍伐以收到最大经济利益。双方博弈结果表明,无论林改户是否急需生活资金,发放林权证都可以使国家和林改户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地流转政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江苏经过多年的努力 ,林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林业已经成为江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 ,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 ,增强林业活力 ,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林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对江苏各地的调查发现 ,在当前的林地流转过程中 ,缺少相关政策的指导 ,实际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本文拟从江苏实际出发 ,针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以保证江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郑宇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3):141-145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林政资源管理随林业产权演变发生的相应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林政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出现的新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开展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是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积极扩大内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在调研、总结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区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国家政策扶持等建议,并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