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中央提出的城乡“五个统筹”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了更加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统筹就是为了兼顾,为了整合,为了协调。要实行统筹,就“三农”工作来说,必须进一步理顺以下六个关系。(一)进一步理顺“三农”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我省目前农业人口占70%,农业劳动力占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总体来看,湖北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化任务的确还很重。城镇建设这些年加快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2%,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完全必要,但决不能因此而轻视甚至忽视“三农”。如果农业不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化是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工业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农村工业化则是整体解决“三农”问题,打破现有城乡二元结构状况的基本途径。文章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 笔者四年前曾同几位同事合作出过一本书,书名叫《破解现代化头号难题—一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其基本观点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大国,而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的比重高达70%。中国又是世界上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劳均耕地不到4亩,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如此众多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依附在十分紧缺的土地上,要想解决他们的就业乃至富裕问题,实属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卢文 《南方农村》2010,26(6):4-6
<正>各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共同性,就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由农业和农村占社会优势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业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下降,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人口和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亦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5.
牟定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6%,农村地域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的99.3%,农村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8%。基本的县情,反映出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是牵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全县富,农村稳则天下安。本文经过调研,结合牟定县“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方面,对策建议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多在农村;而全国的劳动力中有50%在从事农业,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又是什么呢?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理念、机制和手段去抓“三农”,发展现代农业,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值为重点,以工业生产方式为手段,对农业实行生产工厂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现代化、运作项目化,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系统化,从而达到资源利…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道路英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道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革命和启动工业化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1)由“兼业型”转移为主转变为“分离型”转移为主。(2)由主要在农村的“分散型”转移为主转变为由农村向城市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台湾省(以下简称台湾)共计3.6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21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70多人,城市人口占95%,农村人口仅占5%。台湾有耕地面积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农业劳动力106万人,占社会总劳动力的13%。台湾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三农”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表象: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目前,全国农业现代化实现指数为31%,其中,农业劳动力指数为64%,农业生产手段指数为18.8%,农业生产条件指数为51.6%,农业产出能力指数为21.40%。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低下,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农业科技化水平、电气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机械化水平都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化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优质稻米及各种粮食、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黑龙江省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所谓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就是要充分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和网络等技术,发掘农村劳动人群的生产力,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科技素质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齐峰 《农村经济》2004,(9):62-64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对以为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农业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占了全部人口的80%。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且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农村人口占多数这一基本国情 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了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这两个战略的提出,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争论,最后才达成这样的正确认识。在制订“八五计划”时,有专家提出,我国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要把工业化、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出来。他们根据农业人口占50%左右,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第~产业这个国情,认为工业化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应该确立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1  相似文献   

18.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素质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较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加速从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流动。同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目标任务。根据我国现阶段“三化”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应当发挥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应当发挥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过多特别是农民多,资源有限特别是农民的生产资源更有限,产业处于弱质农业更弱尤其突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富余多更加突出……,——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要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三农”和重视“三农”就是最大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征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征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趋势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三农”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功夫在农外,根本出路是城市化。据有关资料。2000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人口9.4亿(包括城市内务农人口)。按农业劳动力占50%计算,农业劳动人口约为4.7亿,其中已在乡企就业的为1.28亿,仍然未脱离土地的约为3.42亿。有人测算:如果我们最终达到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务农的劳动力只需要4000至5000万人,假定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等其他因素不变,未来城市化还要吸纳约3亿劳动力。按一个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