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必须实行紧缩的宏观政策,而另一些名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是通货紧缩,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仍然要实行下去。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中国经济“出口导向”问题。基于对出口依赖率和出口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出口与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一部分外资企业与私营企业造成的,而这是在中国比较优势基础上微观利益驱动导致的结果;中国当前的关键在扩大内需,但保出口与促内需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从长远来说,因为全球经济的衰退,使得中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必须从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驱动型,由国内消费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因此,这次全球的经济衰退在未来两年中将会给中国的改革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边限检验方法,利用1997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数据估计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结果发现国外收入变化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对出口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如果采取低价格促进出口的措施,不仅是低效的,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有关部门曾邀请部分海外华人学者进行了座谈,较广泛地征求了他们对国内基础研究发展的看法和意见。学者们认为中国要在下一世纪在经济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基础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事情。他们对部分领域中国际上的发展方向和我国应在哪些领域加以重视提出了许多看法,也对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其中不乏好的建议和一些建设性的、比较尖锐的批评,这对我国在制定基础研究政策和规划中汲取不同的意见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将学者们的看法和意见综合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搞市场经济是否必然要推行私有化?有人说,搞市场经济,就必然要推行私有化。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第一,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形式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所有制的产物。只要市场经济得以产生的条件存在,市场经济就必然...  相似文献   

7.
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总体走势"内需为主,中速发展,稳中有升",而宏观观济的调控将面临两难的困境,如"稳增长与调结构"、"放货币与控房价、稳物价"、稳出口与促消费"、"降税负与增支出"等,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林毅夫 《资本市场》2014,(10):12-12
<正>如果没有投资,以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的话,开始的时候用自己的储蓄,储蓄用完开始借债,借债借了一段时间后总要还债,等到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面对这种状况,展望未来,发达国家的复苏是漫漫长夜,出口的增长大概很难像2008年以前那样高速增长。这种状况之下中国经济要增长,必须转向内需。内需有两块,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前面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说中国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战略,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顾云昌 《商周刊》2012,(2):55-5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对房地产是不是这样?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房地产同样稳中求进,因为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的第一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内需目前来看哪个行业没有房地产对内需的作用大,整个经济稳中求进,我们内需也要稳中求进,这是我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贸易形势与汇率政策选择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研究》2001,(8):17-20
2001年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0.6%,经济界对全年的出口增长有了担心,对如何进一步刺激出口增长,也有了不同的政策设想。有些学者认为,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其他政策似乎都已经走到尽头,唯一尚未使用的就是汇率,调整汇率也就顺理成章。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缺乏全局和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越南经济受到重创,需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外需则有所下降;内需中消费比重逐步增大,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外需中进口结构变化不大,但部分高端消费品进口增长迅猛,出口结构则有较大变化,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则明显上升。面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后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要适时调整"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中国经济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和发展中相互获益。  相似文献   

13.
叶胜龙 《当代财经》2003,(5):106-108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至今仍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导产业。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人们对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出口主导产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并就未来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各种建议。本文就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未来出口主导产业的选择,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或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最近有一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会出现第二次探底,国内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第二次探底.我的看法是,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不会出现第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特区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六年来,它不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起着积极影响,而且成为我国坚定不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标志。最近,我们围绕着特区应朝着“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到这里进行了考察,同一些研究特区经济的专家、学者和特区的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企业干部进行了交谈。笔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有人认为,深圳特区搞了五六年建设,至今还没有实现外向型经济,不能说它的实验是成功的。据考察,目前深圳经济虽未完全形成外向型,但正在形成外向型。就是说,深圳经济处于过渡形态之中。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断定它的实验已经失败了那是不科学、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紧缩金融、财政的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物价水平仍居高不下。学者们对经济紧缩条件下的物价上涨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是引致物价上涨的新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一些学者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占用了大量的人民币款,并构成M。发行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增长率的严重落差,导致非贸易部门供给不足。我们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目前通胀的原因在于体制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的扭曲,而金融体制机能的扭曲则是其集中的表现;外贸与外资引进对通胀的影响只是一种现象上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种诉讼程序。一般认为,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是专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补救程序。笔者在下面内容中将对这一特殊程序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综合一些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年来,经济学界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道路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包括一些什么内容,以及要不要区分发达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等问题,提出各种看法。现综合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一社会主义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有它的质的规定性,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对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则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看法,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9.
郝睿  许蔓 《经济月刊》2014,(2):58-59
目前,到非洲做生意、搞投资成了热门话题,非洲的发展潜力和商业机会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2013年,在全球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非洲经济仍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正在发生转型。2014年,受益于内需扩大、基建热潮、资源新发现以及内外部经济融合,非洲经济将继续在高增长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20.
聚焦“十二五”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已成定势。就中国经济形势而论,虽然经济率先恢复增长,然而却面临深层次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验,改革突破尚需探索。"十二五"规划正紧锣密鼓,未来五年中国能否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应当如何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转型,促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引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内需、出口、投资均衡发展的模式转型?如何深化经济转型的各项配套改革?让我们看看专家学者们是如何分析判断这些与中国经济转型战略紧密相连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