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月刊》2009,(5):14-15
2009年9月2日,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亚博览会)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东北亚博览会执委会副主任、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告诉《经济》:“在经济形势愈发严峻的时刻,筹办好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就更加显得任务紧迫、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
《经济视角》2006,(7):10-10
再有两个月,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将在长春拉开帷幕。目前,博览会的场馆建设和招展工作已进入倒计时。6月12日,吉林省省长王珉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到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视察了东北亚博览会的场馆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8,(10):19-22
经国务院批准。第四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东博会)于9月2日-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是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东博会在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的成果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突出国际性,体现开放性,展示吉林形象,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的预期目的,向中国北方第一展会和中国乃至世界精品展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评价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在各方面都超过了第一届的水平,非常成功。(一)商贸洽谈和投资合作成果显著,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别是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一是在商品贸易方面。本届博览会对外贸易成交额3.84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额3.05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额11.55亿元人…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9—21日,由中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韩国经营经济学会、湖南商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区域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与合作”这一主题,就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国家发展战略、商贸流通和企业管理等五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和深入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8,(10):16-17
9月2~6日.第四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上万名客商云集于此进行交流洽谈。中共中央政冶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博览会开幕。  相似文献   

7.
资讯     
《经济》2009,(9)
会展1.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时间:2009年9月4~6日地点:长春国际展览中心主办:国家商务部等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  相似文献   

8.
会展     
《经济月刊》2009,(9):116-116
1.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区域综合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回暖并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东北亚地区当前域内双边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加深,联合开发的共识已经形成,我国与东北亚区域主要国家的经济合作也进入新阶段,但东北亚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未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继续关注如何在自身发展中创造共赢机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四平市副市长张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四平市以东博会为契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想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诸多原因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影响.本文从探讨美国东亚战略的演进着手,归纳出在后冷战时期多变的东亚战略中所坚持的主线.然后分析了美国因素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美国因素考量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的全面合作将使各个成员国的实际GDP、进出口额以及福利水平全面提升,会使各个成员国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收益。中国在农业、渔业、纺织业、轻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五个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要大于其他各国,中国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所拥有的优势将给其他国家带来长远且持续的福利效应。为了增加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福利效应,我国应大力拓展自由贸易区谈判对象范围,加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建立东北地区互动发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人文和经济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朝林  翟炜 《经济地理》2019,39(1):8-20
文章对东北亚的人文发展与经济地理现状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具体而言,文章从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交通网络建设、信息与文化设施等角度探讨东北亚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东北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与韩国、日本。朝鲜、蒙古国的产业仍然以一产和二产为主。其中,日本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中国东北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汽车产业集群,但是相较日韩而言优势并不明显。其次,东北亚的空中"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已相对完善,陆上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但是海上通道的合作与开通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东北亚地区的信息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然而教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在空间上仍然分配不均。总体而言,东北亚未来在经济增长、交通网络建设与科教合作方面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7,(10):7-9
9月6日,历时4天半的第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落下帷幕,经过国家商务部、国务院东北办和吉林省政府等多方努力,本届博览会实现了一届比一届更好、"办出一流水平,争取一流成果,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外国投资的剧增等,促使我国进出口物流的流量不断增加和基础设施的扩充,这是东北亚物流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的直接契机。我国物流发展的有关政策与制度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说明,我国将具备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条件。但从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国际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瓶颈因素,需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深入探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对编制好吉林省“十五”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猛崛起令世界瞩目。在世纪交替之际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将会由于区内各国  相似文献   

17.
张健 《经济月刊》2009,(10):112-112
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第六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举办。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第六届博览会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国一东盟合作,确保经贸实效?《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郑军健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朱在宪 《经济纵横》1992,(11):59-60
<正>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正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热点,使图们江三角洲在东北亚经济发展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图们江三角洲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区中心,已引起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日本、蒙古国的重视.联合国提出了开发图们江"金三角"的庞大计划.图们江三角洲将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金三角",具有诸种有利条件.一是,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图们江三角洲,包括中国的珲春  相似文献   

19.
世人瞩目、全国关注的第一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将于9月2日-6日在长春召开。东北亚博览会是国家级大型国际性区域综合博览会,其主题为"机遇、交流、合作、发展"。按照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突出国际性、体现开放性、展示吉林形象"的要求,按照吉林省省长王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的要求,以及吉林省副省长李锦斌关于"要实现开放效应、振兴效应、品牌效应"的要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截止到7月25日,国际展位预订已达748个,展位确认541个,完成400个国际展位招商计划的135.3%。报名参会政要及各类客商已超过1900人。其中,来自东北亚五国8个行业的13家世界500强企业申报展位73个;另有50家世界500强企业报名参会;三菱、住友、三井、西门子、阿尔斯通、飞利浦等24家企业的总裁级或中国总部总裁级领导参会;来自俄、朝、蒙、韩、菲、越、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5名省部级政要高官到会;来自德国等15个国家的20多名驻华商务参赞确定到会;香港服务业东北考察团将在会议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20.
滨海新区在向东北亚开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区域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区域内贸易摩擦不断出现,区域内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以及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处于消极状态等.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立法上缺乏统一的法律基础,执法上缺乏高效的行政主体,司法上缺乏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急需构建滨海新区与东北亚之间法律制度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