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生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过疏化地区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以东京为代表的大都市圈人口高度密集 ,过疏化现象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目前 ,分布面广、以町村为主的过疏化地区与非过疏化地区相比 ,自然经济条件差 ,自主财源少 ,人口高度高龄化。为振兴及改变过疏化地区的面貌 ,日本自1 970年以后进行了连续几十年的努力 ,但收效甚微。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对伴生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而形成的这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会对我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本宫崎县的深度访谈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2000年以来日本过疏化地区呈现的6个主要特征,即以町村为主向城市蔓延、人口规模分布不均衡、农业劳动力濒临枯竭且高龄化、经营农户数量加速减少、弃耕率逐年上升、町村缺乏支柱产业,并指出日本过疏化地区通过推进六次产业化、建设美丽町村、加大对新务农人员的支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等措施已获良好的治理效果。本文由此得到的启发是,中国应以"内生开发"为主,通过实施"新农人养成计划",发展六次产业,重建与再建农村居民组织,以防过疏化在中国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其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市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农村及山村人口逐年减少,开始出现“观光化”的现象,这在当时的日本被称为“农村观光”.即农村开始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上世纪80年代.日本民间资本涌入开发农村观光农业,涌现了大量农业观光园。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近五个世纪里,日本农业维护了日本国民的生活和产业,而日本农村和农民不但维持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提供了粮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健康、勤劳的劳动力,还维护了山野、森林、河川和道路,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农村过剩人口被工商业迅速地吸收,逐步出现了兼业化、混住化、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从而导致了自治村落的衰退。进入21世纪,日本的大额资本流向国外,大量便宜的农产品流入国内,农户数量急速减少,荒地废耕现象大量出现,"限界村落"(荒村)数量急速增加,农协的合并与组织弱体化已无法阻止,农产品的自给率在不断下降。如何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是摆在每一个日本国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在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着力解决好农民问题,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通过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综合保障,鼓励农民兼业化经营,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日本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农民的权益.这些措施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出现。各类农村合作组织在农村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农业金融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成立时间较晚,组织和经营机制尚存在许多课题,面临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日本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日本农协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凡是考察过日本农协的同志都切身感到,农协在促进日本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高以及在日本农村社会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借鉴日本农协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完善并促进我国农村各种合作组织的发展,加速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及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刘多田先生应本刊之约,撰写了日本农协概论、日本农协的组织、日本农协的管理、日本农协的事业、日本农协的各种活动、日本农协的国内外合作、日本农协改革趋势等系列文章。刘多田先生现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日本经济和对外经贸研究,多次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研究机构及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希望刘先生的作品的发表,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日本农协,并对我国农村和农业深化改革,以及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经济极为发达的日本,小农经济在农村占绝对的优势,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这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有关.日本是个岛国,自然资源贫乏,其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总数的0.4%,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加上农田的零星分散,土地经营的规模就难以扩大.土地的稀有使得土地价格昂贵,资本家嫌投入的成本过高而不愿投资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出卖自家的土地.所以,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大国的日本,农村却成了小生产的"汪洋大海".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现代化.日本的农业现代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村工业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慧 《农业经济》2001,(7):42-44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处于东方文化氛围和东亚经济圈中,都属于人多地少、水田和山地较多的国家,农村广泛存在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形态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农村工业化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日本农村工业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展开。当时日本经济正从战后的恢复期向高度成长期过渡,急速发展的城市工业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出现了膨胀的城市与凋敝的农村并存的现象。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土利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日本农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农业兼业化现象、政府对农业政策支持以及农业发展特殊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认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制度改革、发展特色农业以及“以政扶农、以全代偏”政策支持体系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同时,在进一步强调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支持的同时,我国农业应走政府适度保护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农村是典型的东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冲击下,"日本农村所遭遇的困境是此前现代日本闻所未闻的".近现代日本农村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开大合"中通过一系列的农政调整,应对食品、农业和农村等方面的社会与经济问题.《日本农村再生:经验与治理》是近期日本一批农业经济学者运用全球化与...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农民知识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农村城镇化质量.农民知识化是长期的、艰巨的、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重大的全社会性战略工程.而当前努力解决农村网络普及率过低问题,完善农民知识培训社会组织体系,强化农民社区文化阅读资源建设与服务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学习型化等,有助于改善农民知识获取环境,促进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日本都市农业功能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以神户都市农业公园为例,对日本都市农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功能等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最后在借鉴日本都市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威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半工半耕"结构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催生了农村老人农业和中农农业,后者走出了过密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逻辑,是中国农业变迁的重要方向。同时,该结构还型构了"新三代家庭",促发了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催生了农村中坚农民以及型塑了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对农村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该结构不仅内含了收入结构和生计模式的农村经济结构,它还是农村政治结构、村庄结构和家庭结构。农村"半工半耕"结构的提出和提炼,远超出了描述性概念的层次,由其作为主导变量及其衍生变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在农村诸多重要经济和政治社会现象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建构解释链条。因此,它有望被建构成迈向分析性的中层概念。  相似文献   

18.
提升小农竞争力:日本农业新政策的指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而言,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强农,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当前,日本农业面临国内外挑战,困难重重,提高农业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优化农业政策规划,将提升小农竞争力作为提高本国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指向,并积极进行农政改革。构建"进取的农林水产业"和"农林水产业出口强化战略"的提出,《食品、农业、农村基本纲要》的再次修订,以及《农林水产业地区活力创造计划》《农业竞争力强化计划》等文件的接连出台,体现了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的决心与政策措施的体系化。而强力推进农协改革等农业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已经迈出了革新性的步伐。日本提升小农竞争力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产业链与功能价值,强化农业基础条件和着眼开发国际市场四个方面。这些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协的历史贡献、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0 0年 9月 4日至 1 0日 ,笔者考察日本农协 ,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经济局、农林中央金库综合研究所、土浦农协及农户、筑波大学农林系 ,与有关政府官员、农协经营管理阶层以及农协问题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一、日本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日本农业正面临着新的转折点。为使日本农业不致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浪潮中走向衰落 ,1 99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的《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 ,以取代实施了近 40年的《农业基本法》。但是 ,日本农业经济学界认为 ,新的《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能否改变目前日本农业的困境 ,谁也无法预料。日本农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小农社会,土地细碎化问题突出。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而其中诸多举措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以大量数据材料作为支撑,分析日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背景,总结其为应对食物自给率走低、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农户兼业化程度加剧、耕地大面积撂荒、务农劳动力高龄化等农业发展难题所采取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成效。[结果]日本政府持续创新改进农地制度,推动土地向农业法人经营体集聚;高度重视适用于山丘区和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中小型农机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缓解了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多层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化解农业接班人危机。[结论]中国正处于农地细碎化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充分借鉴日本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效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等举措,促进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