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生、人权等都存在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民法元 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 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和民法都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二者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追求.但经济法作为体现"国家干预"的法,又有诸多不同于民法的价值表现.文章从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关联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法对民法的三重价值超越:即超越经济自由的经济民主价值;超越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价值;超越形式正义的实质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3.
各国民法的形成、发展及现行的应有内容无不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人文主义与民法发展的联系表现在:权利本位的民法思想是民法典构建的基石,现代民法的精神中蕴含着人文主义,各国民法典中无不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主义是我国未来民法典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人法,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终极源泉,民法正是出于对人的价值和尊严保护的实际需要而设立了一般人格权制度,充分保护、尊重人格.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确认,对于保护特定的人格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法的本位,从实质上讲是指民法的精神和根本价值取向。对民法本位的合理界定,对于构建合理的民法制度和民法体系意义甚重。民法从其产生以来,就是以权利为本位的,这是由民法的私法性决定的。所谓“义务本位”、“社会本位”说都是不合理的。在我国目前私法体系不完善,私权救济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民法的“权利本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意思自治是民法的精神内核.在当代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亦已得到确认.然而,意思自治的贯彻实行受到了法律强制的严峻挑战,如何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保持并增进主体意思自治的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由的需求成了民法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价值分析切入,指出了意思自治对发展人性的价值,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惫义,以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对法价值实施的作用;同时也对法律强制的价值作了说明,指出法律强制对维护公共利益,保证公共道德与善良风俗的践行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作用,由此得出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终极价值的趋同性,并提出了扩大意思自治空间的理念.然后,具体探讨了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在民法基本原则与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中某些问题如何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法与税法在性质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但税法针对社会行为或其收益分配各个主体的税收负担,在规范对象上与民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一个主体行为,其在民法上所确定的概念,在税法上是否采用同一定义,则为学界所争议。民法概念有在税法领域中适用的必要性,但基于税法的独立价值,税法仍可对特定对象作出区别于民法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价值要求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效率、便利、确定都是法律最基本的基本要求,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设计不能单就满足其中某一价值要求,应该综合考虑,兼顾其它价值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反映着成文法的价值要求由追求法律的确定性而牺牲个别正义到容忍法律的便利性而追求个别正义的转变,它负载着市民社会最根本的价值,在民法上成为了“帝王条款”,是指导民事主体正当行使权利、立法以及法律解释和补充的准则,也是赋予司法裁量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源于立法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对于损害赔偿的原则问题,民法主要坚持补偿原则为主,实行同质赔偿制度,即赔偿为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为标准;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表现为实质正义、社会效益,针对社会责任在局部设置了特别加重赔偿,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行政诉讼中的侵权赔偿责任,一般以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限,不赔偿可得利益的损失,这是行政赔偿区别于民事赔偿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破产法上别除权是民法上的担保物权在破产程序上的反映,是破产法对民法担保物权的承认。别除权的确认属于破产实体法的内容,该权利的确认对别除权人、其他债权人和破产人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用个体主义方法论,可以论证私权神圣、身份平等和意思自治的价值。用共同体方法论,可以论证私权受限、实质平等和国家干预的价值。在主体法中强制多,在行为法中自由多。在人身法中强制多,在财产法中自由多。在物权法中强制多,在债权法中自由多。个体之间、共同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存在诸多的价值冲突,解决的路径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改良主义。民法应当更加注重保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己为大多数国家民法所确认,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创设的目的是保护交易安全。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受让人须通过交易性质的法律行为有偿取得财产;善意取得的财产主要是动产。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新物权法,作为现代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适当扩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符合法律价值趋向的。  相似文献   

13.
大陆法系诸国普遍承认的取得时效制度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昙花一现外,只有在学说著作和学者建议稿中方可觅其踪影;刚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取得时效制度亦没有作出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本土化的艰难过程,表明了立法者对其价值功能和立法技术的存疑和困惑。从整体上看,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利大于弊,应在物权立法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对自然法与民法的文化、作了宏观的阐述.本文选择自然法学作为对民法考察的基点,并非要否认分析法学社会法学对民法的影响及价值;并非对"形而下"的具体民法问题不屑一顾,而是主张也应关注"形而上"的制度与理念的影响及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们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典名著在当代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并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其本应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我国尚未引入"商品化"权的前提下,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尚不能对古典名著予以行之有效的保护,我们只能在民法体系内寻求对这种权利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7.
商事人格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事人格权是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结果,是主体人格利益在商事活动中的体现,与传统民法中的普通人格权的目的、内容、保护方式、范围均有所不同。商事人格权的利用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是具有财产价值内容、可转让。可继承的财产权。包括商事姓名权、商事肖像权、企业名称权、商号权等标识性商事人格权,还包括间誉权、信用权商业秘密权等体现主体内在人格利益的商事人格权。商事人格权应通过民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环境人格利益作为人格的应有内容,是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或者条件。它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需求,包括环境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环境精神性人格利益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民法制度无法对环境人格利益提供全面保护的情形下,应当将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人格权独立为一项具体人格权。这不仅是现代人格权的发展趋势,也是环境权私权化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相比,环境人格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它是一项总括性权利,具体包括生命安全和健康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宁静权、眺望权和景致权等。鉴于环境人格权的特殊性,对环境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也具有保护限度和保护方法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权利能力”一词与古罗马的“人格”理论具有密切关系,其具有伸张民法“平等”精神和整合民法适用对象的功能,能够把除人之外的主体,尤其是法人团体共同整合到民事主体制度中来。“权利能力”在民事主体制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及价值,其存废之争实属不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