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2003,(11):1-1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省是经济大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充裕,但由于大量的生产性和技术性岗位不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同时统筹兼顾,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实现全省全年净增就业岗位70万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  相似文献   

3.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本文认为当前的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仍不完善,试通过分析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本文认为当前的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仍不完善,试通过分析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每年就业缺口由1400万,加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出,就业更面临巨大压力。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践中,由于主管部门缺乏对此项工作的深刻认识,政策落实不到位,再就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多种原因,仍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或出现"二次下岗失业"现象。因此,各地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于如何促进再就业工作机制良性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河北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越来越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下岗失业人员已成为困难群体的主体部分。分类化解再就业矛盾.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援助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2008,(1)
2008年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第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达了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具体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简称“105145”)。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处理再就业问题上应本着有利于改革和稳定的原则,而不仅仅单纯以安置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客观具体情况分块、分类来予以解决。从总的宏观政策上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填补一定的产业空白与解决再就业联系起来,依靠国家对农业和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予以解决以及统筹劳动就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再就业;从挖掘就业岗位的角度应当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引导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在个体、私营业中大显身手;从健全各项社会制度的角度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建立劳动预备制度缓解再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他希望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这表明,职工下岗再就业和亏损企业职工生活问题不仅受到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下岗再就业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而对于温州人来说,下岗再就业已显得很轻松。温州的一份劳动就业统计资料表明,该市自1992年以来的6年间,国有企业减少岗位2.9万个,而个体、私营经济实体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温州现有就业岗位达200多万个。可以断言,非公有制经济在温州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温州“无下岗之忧”工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特殊性。有意识地发展社区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业的重点。但是,我国的社区就业状况受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观念意识的制约,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如何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推动社区就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徽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总量和城镇就业岗位有所增加;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全省组织起来就业工作初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3.
做好解困工作推动再就业工程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助理巡视员吴雄伟再就业工程是与企业兼并、破产、职工下岗流动及减员增效紧紧相连的一项重要工程。再就业工程的关键,一是要破除旧观念,摒弃那种认为下岗、再就业“怕见人”的错误想法,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前途要树立应有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再就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践证明,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当前全区就业再就业总体形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人数还将会增加,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再就业扶持…  相似文献   

15.
岳跃 《经济论坛》1999,(24):40-40
控。首先,必须加强对职工下岗的宏观调控。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如果一段时间内职工下岗过于集中,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国家财政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考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容量,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宏观调控职工的下岗问题。其次,要把再就业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府成为再就业的社会组织者。如通过一系列经…  相似文献   

16.
1.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这些人员中除部分中老年职工自愿退出就业外,大多数人仍需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苗兴状 《江南论坛》2001,(12):16-17
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等无法人为控制的自然因素,职业类别、文化程度、就业观念等自身的素质因素,另外还包括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机构、下岗前所在行业等外在的社会因素。尽管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但各因素对再就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因素与再就业的相关度很高,有些则较低。这里我们通过实际调查资料,对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自然因素、个人素质因素和一些外在社会因素做出定量分析,使我们能够对各因素对再就业的影响度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对再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来自吉林…  相似文献   

18.
再就业政策效果的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就业政策由于其特定的目标人群一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而成为相对独立的就业政策。从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内容可以看出,此次实施的再就业系列政策与1998年以来实施的再就业工程比较,不仅在政策目标、税费优惠、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加大了力  相似文献   

19.
温银兔 《经济师》2008,(3):287-288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我国的再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城市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城市贫困则是困扰各个国家的难题,而且城市人口的就业不足往往导致城市贫困问题的加剧,并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与“解困”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宾志 《经济论坛》2004,(10):25-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城乡就业压力同步增加,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