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莫奈、马奈到塞尚,直至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凡·高,都在探索着印象主义,都在促进绘画的革新和创造。整个绘画传统在否定自我的同时,日臻完善了自我。印象派绘画使艺术创作不断地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袁为 《黑河学刊》2008,(2):61-64
建国以来,雷锋是我国塑造和宣传的政治形象人物中最成功的一个。我国在政治形象人物的选择上,具有时代性、典型性、普适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对政治形象人物的宣传上,主要采取了:“发挥领袖传播的力量,以党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介全方位的宣传,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淡化政治色彩使政治形象人物走向世俗化”等方式。对政治形象人物的宣传达到了:“从政党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与政党、领袖的权威;从社会上适时的调节社会风气.实现社会整合;从文化上孕育了一种纪念传统,为纪念文化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的效果。我国在政治形象人物的塑造与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汉乐府诗歌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汉乐府叙事诗塑造了一批处于社会各阶层的、形象各异、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段,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值得借鉴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小布朗先生》 是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力作. 作品通过应用人物原型、 意象原型和母题原型, 霍桑一方面揭示了人性恶这一可怕的真相, 另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使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人物通讯报道的传记性,使人物通讯更具感染力和新闻性,整个通讯看起来就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通讯的传记性与新闻性应该互相渗透。传记性在人物通讯中十分重要,若是缺乏人物的传记性,人物通讯也就缺乏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徐桂凤 《魅力中国》2010,(25):328-328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来说有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字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走出来,使我们能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角色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剧在中国上演。音乐剧创作必须坚定音乐剧的“戏剧性”,也要学会音乐与“剧”的有机结合,用更丰富的语汇来塑造人物性格,来宣泄人物的情感,来扩大舞台的戏剧张力。这样才可能使音乐剧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多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各地民间流传着众多历史人物故事,这些人物更多的是被神化后广为流传,有征战南北的帝王名将,也有除暴安良的民间义士,还有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神化了的历史人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民间比较多的流传着唐朝名将薛仁贵的传说,从地名到景点皆与这位白袍小将有关,另有不少民族英雄的神化也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他首创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的先例,雕刻出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画廊,率先为中国传记文学树立了崇高的丰碑和不朽的典范,也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了有理有据的资料考证.<史记>多写悲剧人物,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悲剧荟萃之作. <史记>全书130篇,其中写人物的篇目就有112篇,所以<史记>称得上是第一部记载历史英雄的人物谱,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史立勇 《魅力中国》2011,(4):266-267
《红楼梦》人物语言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性格不同的人物语言中,而且还体现在性格相近的人物中,作者很注意写出他们语言的差别,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相似文献   

12.
张大平 《理论观察》2009,(2):176-176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受众中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但是,有些电视新闻中的人物报道往往千人一面、标签化,使人觉得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电视传媒声画结合的表现形式,为我们搞好人物报道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手法搞好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3.
梁静文 《魅力中国》2014,(16):100-100
《药》作为鲁迅呐喊集中早期小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命名非常有艺术特点,不仅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和境遇等,隐藏着丰富的信息。还暗示着深盎4的社会背景,本文尝试通过浅析华老栓、华小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的名字,来探讨小说深刘的社会背景.从而理解小说的深刹主题。  相似文献   

14.
王丽莎 《理论观察》2013,(1):106-107
欧内斯特.海明威被学者们赞誉为象征主义大师,《白象似的群山》(HillsLike WhiteElephants)堪称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在整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了种种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酒”有着丰富的意象。通过对“酒”的描述与运用,海明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时代及人物特点,并揭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作品中含有大量描写人物或景色的色彩词汇,色彩的运用使其作品美感十足、诗意盎然。但这种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色彩隐喻手法的运用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劳伦斯作品中的色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感官,更是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色彩词汇带来的视觉冲击为读者创造了美好的氛围,使读者更快速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但是人们对其作品中色彩运用的研究略显薄弱,本文旨在以《白孔雀》、《恋爱中的女人》为例分析劳伦斯小说中的色彩运用,分析劳伦斯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现军 《魅力中国》2013,(16):107-107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才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戏曲表演的总体手法是:“唱、念、做、打”,唱,被列为首位,因为唱是戏曲的灵魂,是戏曲钗事抒情、表达剧中人物思想和塑造人物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不仅是戏的灵魂,还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戏曲的唱腔最忌讳的是“口唱心不唱”成为“无情之曲”,哪怕“五音”准、“四呼”清,如果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唱,也只能成为一个“唱戏匠”,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作家中颇有个性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往往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古典审美气息.他在《沉船》 中运用了虚实互见的表现手法,构建了三大悲剧性意象:中心意象沉船、 人物意象老主人、 景物意象深秋环境.这三个悲剧意象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内涵,而且又丰富了小说主题的外延,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丰富的传统德育资源从构成上分为人物类和物化类两大类型,涉及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人文精神遗产厚重和爱国主义素材丰富是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两大特征,人文精神遗产厚重丰富了陕西德育资源的人文特色,为德育教育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爱国主义构成了陕西人文精神的主旋律和基本色彩,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胡仪萱 《魅力中国》2013,(10):22-23
摘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一首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古老歌谣。这首古老歌谣中的主要人物花木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变成了河南省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三个地区炙手可热的人物。花木兰这个中国舞台上耳熟能详的戏曲人物,刹那问被三地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而花木兰究竟居住何处?是哪里人氏?争论中的各地均列出了言之凿凿的论据,虽然这一文化现象已过去多年,但它如今还是这几个发生地相互间争论的焦点之一。而随之参与其中的当地众多文化学者的争论,更将这一文化现象推向了高潮,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和遗产。  相似文献   

20.
多层面展现人物的本真生活--也谈池莉小说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的人物塑造独具特色,她既关注着人们琐碎的生活,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人生命运之思,对人物潜意识的挖掘使她的作品更显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