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相似文献
2.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曾使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就业,从而缓解了农民就业的压力。这种特有的就业机会的创造,堪称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基数比较大,目前,仍剩余劳动力1.5亿,据估算未来10年,每年还将以1000万 相似文献
3.
女性劳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多种,而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是影响她们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状况,促进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同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精神,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技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国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也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广袤农村小康的难题之一在于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要解决此难题,必须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提高转移劳动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笔以为,推进农村先进单位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融资体制和教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部先后发出了文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理论基础: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 .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 60年代提出了“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该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这两部分不是按照特定的职业或产业定义的,而是按照一组共同的特征定义的。“次要部分”的工作福利低,无在职培训,劳动力流动多,提升机会少。“主要部分”的工作有许多相反的特征:就业稳定,工作条件好,有在职培训,工资较高,有很多的提升机会。两个部分的另一个差别是,“次要部分”实质上是个竞争市场,工资倾向于均衡水平,在给定的低技术和缺乏训练的…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路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即农村劳动力的及时,有序的转移将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和人口迁移而获得,对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二战以来,人力资本投资既是发达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又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也是适用的。本文将从教育培训这一角度来探讨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应该说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的来看,农村人力资… 相似文献
14.
诸多学者专家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和城镇。笔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渠道。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而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发展缓慢,“转移”的主渠道就应该发生变化,就应以农业内部消化为主渠道。一、以农业内部消化为主渠道的原因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创造性的、精心设计的农村综合发展计划,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农业内部的生财之道。托达罗的这种观点值得…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创造了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但是 ,近年来 ,由于农业内部深层次矛盾以及乡镇企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突出 ,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回落 ,农民增收缓慢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下降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笔者认为 ,除了继续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外 ,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建昌镇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作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依托本镇优势,拓展转移渠道,实现了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深化认识,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富民强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改变长期以来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思路,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更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指标存在一个误区。顾名思义,好像在农村的劳动力应该转到农村以外的城市或其他什么地方,这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业劳动力可以在农村内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