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上官栋梁 《经济师》2004,(11):283-283
近年来 ,关于推行“人性化”执法的讨论纷纷见诸于报端 ,并不断被社会所重视和接纳。作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观念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执法理念 ,“人性化”执法思想的提出和产生 ,不仅对行政执法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提出了新观念、新挑战、新问题和新要求 ,同时 ,带给我们的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税务稽查工作如何推行“人性化”执法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并与大家商榷。一、实行“人性化”执法是税务稽查工作发展的要求应该说 ,“人性化”执法理念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是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法治、文化发…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设计"等等提法,同样在执法方式中最为盛行的话语恐怕就是"人性化执法"了。"以人为本"作为现代法治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针对过去我们执法的随意性以及执法方式的偏激而发起的一场宣战。"人性化执法"是使执法回归到常态上来,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我国的政治、法律发展的目标方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中,执法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刑事法治建设外延和实践层面上来说,现代刑事法治的本质即良法善治,而良法善治的实践基础在于刑事法治体系构建中立法、司法和执法三方面的良善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心思想的人本理念无疑成为了界定刑事法治良善性的价值标准。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刑事法治建设,要以人本理念为价值引领,以彰显理性、呵护人性、寻求公正和尊重人权为时代核心,以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三方善治为结果导向,不断推进理性立法、公正司法和人性执法的法治生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06,(1):F0003-F0003
无锡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能力为本根,紧紧围绕新区改革发展的大局,以创新为动力,以规范为抓手,积极培育优势项目,树立起开拓、求真,公正的现代司法理念,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建设,促进各项检察工作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新区“两个率先”和“二次创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管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城管执法的工作目标是城市的和谐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现代法治精神的生动体现。本文从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试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法管理理念,对城市管理方面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法治的重要环节,是最广泛,最普遍实施环境法律的活动,是使环境法律法规实现的最主要途径。环境执法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保障力,构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是新时期环境执法应坚持遵循的原则。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级大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使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日益健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善措施,加强环境执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诸如立法的、执法的、体制的、观念的,等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与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为什么发生纠纷之后害怕打官司;为什么到法院打官司没有关系心里就没底;为什么有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现代化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法律文化建设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序公正以及与程序公正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不健全、不完善,是制约我国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提出程序公正对建设现代法律文化的重要性,摒弃传统法律文化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不断完善程序公正理论,从而推动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法治理念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对执法者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既能够影响执法者法律信仰的形成,也能够影响执法者的法律逻辑思维。法治社会并不等于不需要道德,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对执法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道德理念同样在影响着法律共同体的职业伦理的形成,并对法律的漏洞作有效的补充。每一名执法者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锻造执法能力,才能促进法律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要求必须有法治做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求法治先行。 这是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美国开发西部在发展上有显著区别的地方。我国东南沿海和美国西部是一边开发一边规范的,而西部大开发决不能再走东南沿海“摸着石头过河”、“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而必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只有跨越式的发展才可以尽快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西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用法治来引导和规范开发的过程,使开发过程最为经济、高效。法治先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一开始就对法律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开始就强化法律对各种经济关系的调整,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全面纳入法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真实进行,需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还需要有良好的实施制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法治应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1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良法体系,同时需要有严格的执法者,公众强烈的守法意识和社会整体不错的法治环境.2我国当下法律实施中,部分案件凸显出草率执法,社会反响非常大,甚至造成恶果,这是必须极力避免的现象.因此,在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的今天,要特别注意法律的执行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本文从培养法治意识、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化解纠纷机制、创新法律服务形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和谐农村法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立法中的法律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我国立法的数量也以几何数飞涨,其中所体现的人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回顾法律人性化概念的提出,分析其在我国立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概括立法人性化的基本涵义及其理论基础,试图探究法律人性化在立法领域内的基本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时期警察执法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炳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98-200,2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警察执法工作实践,适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在执法工作中,人民警察应该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法律至上理念,执法为民理念,公平正义理念,维护稳定理念和服务大局理念。  相似文献   

19.
胡荣 《时代经贸》2007,5(2X):58-59
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也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从法治社会的维度看,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实践离不开法律支撑。基于这一基本考虑,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视角对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理论分析,企图为其发展循环经济寻找一个法制维度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公民是国家的主体,公民意识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但公民意识的缺失却阻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公民意识结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对现代法治国家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培育我国公民意识的具体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