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鹏 《生产力研究》2013,(10):157-159
知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的创新和转化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创造。因此,文章以知识创新为切入点,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创新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的关联模型,提出了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管理者”指组织内专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尤指组织内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特点和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无论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还是对组织都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袁振兴 《经济论坛》2000,(15):13-13,7
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同于物力资源的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系中,管理者要把劳动者与企业融为一体,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为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劳动者这个主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劳动者对其享有权益。管理者要把人力资源纳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首先要确认劳动者权益的性质。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产权学家詹姆森麦克林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将教职员工蕴藏的潜在劳动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使用的劳动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针对人的开发、配置、使用、评价等工作,并包含对诸环节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改革中小学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加快中小学的改革步伐,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人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营造并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员工创造能力的平台,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必须把“人财”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推进以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指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主要职能、结构、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以及SHRM对我国企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朝仙  赵海霞 《经济师》2010,(4):126-127
高校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体制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前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其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直接主体,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进行探讨,认识高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高校人力资本开发和管理者、员工职业目标规划的咨询者、高校组织文化的创新者、和谐人际关系的维系者,对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必要。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既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主体,同时又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者,这种同时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身份的政府行为必然会导致角色上的冲突。对此必须调整政府的职能,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方面来,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提供宏观保障。  相似文献   

9.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五大特征。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理念方面的差异,而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为了创立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员工为本,以员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薪酬分配作为员工激励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起非常重要作用,如何建立科学台理薪酬激励机制,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薪酬战略,内部公平性、收入与业绩挂钩及核心能力建设等方面探求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晓磊  周君 《新经济》2021,(3):86-89
以乡村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视角,将乡村管理者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主题分析法构建乡村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乡村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包含:乡村职业素养、乡村实践能力、乡村管理技能3类一级维度;热爱乡村、乡村政策、亲民、责任心、信息化管理、组织协调、下乡实践、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敬业、以民文本、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可分为知识探索、知识保持和知识应用3个阶段。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活动的能力包括发明能力、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吸能力6种。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中对知识能力的培育或动态组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战略和组织机制的保障,如结构机制、情境机制和领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一、能本管理的涵义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能力”其内在结构是由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构成的。知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体现和结果,智力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应用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是以知识、智力、技能为基础的改造世界(对象)的能力。这样由知识到智力再到技能,最后到实践及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呈现为一种由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企业和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泰勒效应"已不能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的"人力资本"、员工思维能力上的集体智慧,员工掌握知识、并在公司运作的关键环节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因此,管理者选拔及能力的评价逐渐成为我国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者认为,应该用胜任特征评价来代替传统的能力测验,对经营管理者工作绩效作出预测.这一思路的提出,为人力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国内外对胜任力、胜任素质特征的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基于对全球化和跨文化沟通的分析,对跨文化人力资本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进行探讨,对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研究,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比较。文章指出企业应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重视选拔、培养和使用跨文化人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发现对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才能奉献给企业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着力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内涵、特点以及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中斌 《经济论坛》2002,(15):36-37
一、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迅速发展,国内许多企业都适时将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部,这是企业由传统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渡迈出的重要一步。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1.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明晰人力资源工作流程。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理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权责分工,发挥用人单位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明确用人单位管理者在各项人员管理事项中的管理责任和权限,逐步实施放权、分层管…  相似文献   

18.
黄国清  孔凡柱  李敏 《经济师》2004,(11):154-155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 ,在吸纳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由人事管理逐步转变而成的。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加之发展时间较短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其中尤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甚。文章试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运用和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问题。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价值指数的概念,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SECI模型框架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管理的成败。SECI模型是知识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构建了知识转化研究的权威性理论平台。根据我国企业知识转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现实性经验,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企业知识转化在核心竞争力成长路径上微观激励性功能,从而为我国企业广泛地开展知识管理战略、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知识外显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识社会化与知识内隐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知识组合化的功能最弱,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拓展;同时,技术能力的成长效应最为显著,管理能力次之,而市场能力的成长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