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效力的一项重要法律内容,也是近现代家庭财产制的重心所在。新《婚姻法》对我国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具体化,并做出了很多新的规定和尝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在婚姻家庭法上的体现,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新《婚姻法》依旧存在规定过于抽象、原则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新的情况会不断出现,仅靠司法解释来补充是不够的。因此,在未来的夫妻财产立法中,应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克服上述缺陷,使之更能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民事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社会的巨大变革赋予夫妻共同财产新的内容,离婚时如何对其进行分割,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婚姻法》在这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在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上,一些财产的归属认定不清.本文从对特殊财产的分割和立法的完善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段彬 《时代经贸》2012,(8):45-46
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社会的巨大变革赋予夫妻共同财产新的内容,离婚时如何对其进行分割,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婚姻法》在这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在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上,一些财产的归属认定不清。本文从对特殊财产的分割和立法的完善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夫妻财产约定.顾名思义就是对夫妻婚姻存续期间双方所得到的财产包括婚前财产进行有效的约定,使得婚姻关系当事人的个人财产保持独立.互不相干.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财产的尊重和保护。2001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约定的条件、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样的婚姻形式适合做夫妻财产约定却设有明确的规定。笔者研究了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婚姻法.对于夫妻约定适用的婚姻形式方面也都没有明确的阐述。据此,笔者就夫妻财产约定的适用问题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陈兆曼 《发展研究》2012,(1):113-116
婚前财产公证作为一项明确婚姻当事人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等的公证活动,对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新《婚姻法》的出台,促进了人们对婚前财产公证的渊源、性质、作用等方面认识的需要。在婚前财产公证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景下,如何让婚前财产公证扬长避短,是一个值得探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尤其是在财产分割以及财产继承方面双方有着很大的分歧。因为财产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问题,当无法与他人共同生活时,最重要的就是财产该如何处理。近几年来,离婚率不断的升高,涉及财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我国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在《婚姻法》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分析一下关于夫妻财产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14-315
我国婚姻法在夫妻离婚财产分割时采用平均、照顾子女和女方合法权益、离婚损害赔偿、经济帮助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弱势一方的保护,实现了一定的实质公平,但由于其各自的局限性,对实现夫妻离婚是财产的公平分割尚有差距。通过在婚姻法中确立夫妻离婚财产公平分割原则,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夫妻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的《婚姻法》中有关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经过几次的修改与补充,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婚姻法》依旧存在规定过于抽象的问题,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使得夫妻财产制的完善理论越来越受到法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夫妻财产制度,是有关夫妻财产的使用、归属、管理、收益,以及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庭生活等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婚姻家庭生活得以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因而它的完善关系到夫妻财产关系平等与否,关系到与夫妻发生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3,(3)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施行,弥补了我国原有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一些漏洞,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明显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这又诱发夫或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伪造债务,侵吞夫妻共同财产等严重问题;而且有关立法内容较笼统,不详尽,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现实需要。所以,现行婚姻法的夫妻债务认定制度亟待完善。文章对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夫妻债务认定制度作了现实和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立法的不足,提出了从立法和司法上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仅依靠法定财产制已不足以调整现代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申请通过公证约定夫妻财产的当事人越来越多,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对于保护个人权利,减少社会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夫妻财产公证的重要性、办理夫妻财产公证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的阐述,本文希望对我国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产关系中的夫妻特有财产制,是2001年《婚姻法》新增加的内容。对夫妻特有财产制的范围的理解和特有财产制与分别财产制的区分,对于理解夫妻财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婚姻法施行的背景下,探讨在中国司法实践中仍有争议的三个特殊财产的归属问题,分别是:夫妻一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知识产权中尚未取得的收益的归属、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的归属、婚前贷款房的归属问题。评析《婚姻法解释三》对这三类问题的相关规定,是否有其进步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中国法定夫妻财产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夫妻侵权行为,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其配偶合法权利,并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遭受到直接损害的一种侵权行为。由于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为夫妻关系,夫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相较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我国《婚姻法》针对夫妻侵权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但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清、适用情形过窄,排除了混合过错及第三者的适用,排除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等缺陷。今后在《婚姻法》修改时应明确离婚损害赔偿也适用于协议离婚,并扩大使用范围,引入夫妻共同财产强制终止制度。  相似文献   

15.
夫妻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的财产利益,也关系到与夫妻进行民事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深入、细致研究夫妻债务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行婚姻法中存在的缺陷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8)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1月17日对外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规则、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等规定,并针对法院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实的合理可行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和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婚前财产公证已成为一个前沿的话题,那么要想了解婚前财产公证,就必须从夫妻财产制说起。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属于夫或妻个人所有,但由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长期共同使用、消耗、变更上述财产,使如何认定婚前财产的范围和产权归属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因此,公证的概念也随之而来,那么,什么是婚前财产公证?它对社会以及人类带来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任丹红 《江南论坛》2005,(10):31-32
夫妻财产约定制是指夫妻之间以契约的形式商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归属、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大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重心不应再放在身份关系上,而应更注重财产关系.本文结合中国的社会现状和司法实践,对夫妻劳动分工和家庭角色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现存的问题提供补充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有两种制度:一种是法定制,一种是约定制。 所谓法定制,如《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这就是一种法定制。所谓约定制,就是夫妻双方,对一方或双方所得财产的性质和归属,事前作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制度。这种约定制,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要优于法定制。也就是说,凡法定制明确的财产,如果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应服从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