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要从提升金融资源集聚能力、提升金融功能辐射能力、加强成渝两地协同共建等方面着手为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于2021年12月正式出台,历时多年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终于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相衔接,该规划明确提出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准确把握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意义和目标定位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把握大局、统揽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2021年12月,《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标志着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入高层级、系统性推进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2月24日,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川渝政府印发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的战略目标。《规划》指出,要将成渝建设成为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完善"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五大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简讯     
《金融科技时代》2022,(2):99-99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印发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了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六体系一基础"政策框架,从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28项具体政策措施。央行发布《金融大数据平台总体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对于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有重大助推作用,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应有之义2022年,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起步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监管引领,多措并举发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支撑作用,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推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起势、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新使命,考察了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现实经济金融基础,剖析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困境,并从全国金融中心金融功能分工与错位发展视角分析了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具有较为坚实的经济金融基础,但存在总部经济和首店经济基础薄弱、金融高端人才要素吸附能力不足、辐射西部和全国的资本市场缺失、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体制机制不顺等困境。基于在全国金融中心的分工格局,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空间在于:建设面向川渝地区的间接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辐射西部的数据要素与产权交易中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辐射西部的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与普惠金融中心;建设辐射一带一路的跨境贸易结算与投融资中心。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金融科技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新动力,并日益成为各国以及各地区增强金融中心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着力点。基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文章主要探讨了全球重要金融中心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的有益探索,同时围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金融一体化问题,分析现阶段区域内金融科技建设的短板,浅析以金融科技建圈强链支持西部金融中心高质量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源集聚过程可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吸引和统筹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基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指导产业升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重视金融资源集聚,建设好西部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和西部金融中心释放的市场信息,科学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文以金融集聚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发点,以金融资源集聚对金融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作用为主线,结合金融分权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指导,为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多方面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西部金融中心一直是成都和重庆两地政府的发展目标之一,两地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扩大金融市场、培育金融产业集群,争取早日构建西部金融中心。在成渝经济区正式付诸实施之后,加强两地间金融合作,共同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渝模式"是较好的选择"。成渝模式"符合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解决西部金融中心"难产"的瓶颈,加快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成渝两地加快打造重要增长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重庆市和四川省16个主要城市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相关数据,利用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分别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和金融一体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重庆和成都两大金融中心辐射半径接近,但仍有少数城市不完全在辐射范围中,未来建设须考虑重要节点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效应;同时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未来建设须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局更多的金融政策,实施一系列逆周期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游洋 《当代金融研究》2023,6(9):100-108
摘要:当前,如何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提出的“到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的要求,成为一道需要从政治高度解好的“必答题”。本文从行业发展规模、服务实体成效、国际合作成果和金融环境营造等方面介绍了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从立足金融中心建设规律、成渝两地共建成效、重庆金融自身发展不足方面寻找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如何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何更好地发挥重庆在西部地区金融领域的核心作用,本文从推动央地共建、服务国家战略、用好现有优势、保障融资畅通和强化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突破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至2020年末,四川省将初步建设为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金融中心。本文结合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利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四川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重点给出了促进省内各地区协同发展、扩大区域性交易市场规模、加强金融业改革创新力度三方面建议,为四川省更好地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供科学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最终成果。《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包括一个主题报告:《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与行动计划》和十一个分报告。十一个分报告分别对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区城特征、区域定位、国土开发与综合整治、空间聚集特征与城市布局、交通网络与快速通道建设、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产业布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建设、社会进步与发展、体制和政策保障、未来发展展望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构建中国西部金融中心已成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在西部地区,成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部分优势还相对脆弱。因此,成都构建中国西部金融中心一方面需要成都市政府的强力支持,通过政府主导模式形成金融中心;另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加快推动成渝双核,减少两地盲目竞争和产业重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中西部地区资源建立中国西部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正>注重科学共建的发展理念增强政策供给的有效性和靶向性。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进程中,要先定“规矩”,“规矩”要体现前瞻性,要有包容度,为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预留空间。规矩的制定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审慎评估“后发优势”,谨慎实施“弯道超车”。各级政府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要促进细化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6.
<正>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保障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法治需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服务和保障。2011年4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将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将成渝经济区定位为——“一中心一基地三区”。  相似文献   

17.
董文杰  吕伟豪 《财政科学》2021,67(7):149-15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制度支撑.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核心是"机会均等",实质是"底线均等",是在承认区域、城乡、人群间差异的前提下,保障居民享受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川渝两地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到如今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其内在要求.但是,对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财政保障机制还存在保障标准不一致、财政数据共享不畅通、财政能力不协调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财政分级保障、构建差异化财政保障、建立政策联动、优化信息对接、构建可持续性财政保障等机制,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11,(7):64-64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破茧。 6A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根据《规划》,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等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一月大事     
《金融博览》2011,(6):6-7
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融合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引擎。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金融市场融合发展中面临提升金融中心能级、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加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的挑战,影响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效率。本文根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融合情况的统计测量结果,借鉴国内主要城市群金融市场差异化融合路径,分别从共建金融市场、突出区域特色、破除行政壁垒、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