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暴力慈善,还是语言暴力?最近,首善陈光标是国内因慈善而受到争议最多的人。不久前,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的行为,受到诸多质疑,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将此称为暴力慈善。对此,陈光标回应称,中国目前的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中国需要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陈光标的回应再次成为争议的热点,质  相似文献   

2.
王振家 《光彩》2012,(6):32-33
企业家把企业做好,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本身就是广义慈善的一部分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举动一直备受争议,公众对他做慈善的动机和目的猜测很多,"企业家如何做慈善"也因此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为此,本刊采访了长期关注民营企业家发展的民企研究专家杨轶清和慈善界人士黄浩明先生。《光彩》:您怎么看待"陈光标现象"?杨轶清: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争议,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前的国情  相似文献   

3.
慈善是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它是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大多数人认为,真正的慈善行为应该是低调而不附加要求的,慈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但是,陈光标却一反常态,高调、张扬,引起了巨大的社会争议。陈光标的高调和张扬不仅表现在他连续6年获得"中华慈善奖",还表现在他做慈善的方式上——在地震灾区公开发红包、在南京砌"钱墙"、宣布裸捐、举办演唱会、砸"大奔"、扮"雷锋"等等。赞成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慈善的本质     
什么是慈善?我们见惯了李连杰的慈善,陈光标的慈善,崔永元的慈善,李亚鹏、王菲的慈善,陈坤、韩红的慈善……形式多样、色彩纷呈,对受助群体和社会发展都大有裨益.而真正让我认识到慈善本质的,却是一个17岁的藏族少年——贡觉吐旦. 一次,我们一行六人穿越西藏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的无人区,随队的有12个藏族背夫,其中有两个猎人,拿着大砍刀,在无路的地方生生辟出一条路来.17岁的贡觉吐旦也是背夫中的一个.藏族背夫背着两个大包,我们都挎一个小腰包.  相似文献   

5.
唐超  祝宇桐 《中国广告》2014,(3):120-121
正如何成功对接"中国土豪"与"中国好人",是摆在陈光标面前的一道难题。2014年元旦前,陈光标表示将收购《纽约时报》,一时引发舆论热议。他在中国媒体上撰文表示,"只要能收购《纽约时报》,我会毫不犹豫倾尽家产。"但陈光标高调飞到美国吃了闭门羹,《纽约时报》控制人并未与他见面。关于他想收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又一次回归公众视野。虽然《纽约时报》回绝了陈光标的收购请  相似文献   

6.
风青杨 《光彩》2012,(6):30-31
陈光标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无形资产,做慈善的同时,也顺便实现了"营销自己"的目的陈光标向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今年有点悲喜交加,悲的是,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此前已连续6次获此殊荣的陈光标最终"出局";喜的是,在一年一度的学习雷锋活动中,陈光标不仅秀了自己一身的雷锋照,似乎还成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标兵和榜样。借着主流媒体要"树榜样、立标兵"的春风,陈光标没花一分钱就做了别人花几个亿都做不了的宣传广告。  相似文献   

7.
陈光标     
《三联竞争力》2010,(3):52-53
史评 一杆慈善大旗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2008年“5·12”大地震中的陈光标还只是单兵作战的话,那么2009年的陈光标已经成为一个慈善品牌,已经在着力培育一种慈善作风和文化,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8.
<正>那些年,我们追过媒体……这些年,我们被媒体追……当百年金融老报宣布停刊时,有很多人漠然,也有人多人的心碎了一地。当"数字""、APP""、移动终端"、"新媒体"和"社会化"几乎每时每刻都充斥着我们大脑的时候,是否也有很多人要逃离处处被追踪定位的感觉?21世纪是各类传播系统被积极引入的时期。"第一媒介时代"(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播放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商人,陈光标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陈光标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陈光标待人和蔼、慈眉笑眼,毫无半点架子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的形象让人与高调、光环、裸捐、慷慨等字样连在一起,同时也与传统的“做好事不留名,做慈善要低调,做好人不张扬”等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陈国平 《光彩》2011,(6):8-8
我们最在意的其实不是小善或大善,而是行善者有没有失却向善的本心4月底,《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连续刊发重磅报道,揭示"中国首善"陈光标宣布2010年捐款3亿元的部分捐赠并未完全到位,并质疑他假借慈善之名为自己获取商业利益。报道提及陈光标声称已捐出的南京一处房产,却是自己企业的总部;而在他的家乡宿迁,那个早已捐出去的农贸市场,其亲戚却在收取店面租金——更有甚者,这个地  相似文献   

11.
胡忻 《浙商》2011,(9):36-36
“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慈善之路真可谓风风火火。那边对其一贯高调“作秀”风格的质疑还言犹在耳,这边有关其“暴力慈善”的批评又席卷而来。那张他与一群手举百元大钞的云南灾民合影照在微博上被转发了近万次。有人认为他未考虑到受捐助者的自尊和人格,是“慈善的一种暴力行为”。面对非议,他本人却毫不讳言“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究竟中国是否需要“陈光标式慈善”?  相似文献   

12.
陈光标现象     
王振家 《光彩》2012,(6):25-29
是"中国首善"还是"作秀大亨"?陈光标的慈善之路交织着肯定、质疑和争议1968年7月,陈光标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98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陆续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多家单位工作。26岁时,他发现用来做简单体检的"耳穴疾病探测器"不够方便,便花3000元请专家根据自己的想法改进,并起名"跨世纪家庭CT",获得了国家专利。1997年,陈光标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王振家 《光彩》2011,(2):36-36
2010年4月28日,"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公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创业十年来累计向社会捐赠12.3亿元(截至2010年4月),因其在慈善领域的影响力,再次获得"首善"称号,并被推选为"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务财会》2011,(4):20-22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如何谋篇布局引人关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透过对这些经济发展预期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随着发展理念的更趋冷静,这些数据中蕴含的"幸福指数"也将更高。  相似文献   

15.
<正>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先生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这一次,是因为他积极响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号召,承诺自己离世后会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  相似文献   

16.
邱林 《光彩》2014,(2):7-7
正陈光标的多次作秀本身并不靠谱,但总能获得非常高的曝光度"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买不到。"——这是"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陈光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过,最近的一次"海外收购"却让他略显尴尬。2013年12月30日,陈光标对外宣称要收购美国的《纽约时报》。舆论一时为之哗然,认为他又在"放卫星",自我炒作。2014年1月4日,陈光标去了美国,在华盛顿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重申了自己的计划,即希望收购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传媒公司,但他也承认进展不佳。7日,《纽约时报》向他发了一份备忘录,回绝了他提出的商谈投资意向的会面请求。其潜台词是,《纽约时报》不要他的钱。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不少嘲讽。大家普遍认为陈光标此举荒唐:报价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被回绝后又改口控股,控股被拒绝后又想"收购一个版面",把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久赌神仙输,常赢必出千!安徽省的标哥曾经是一个很痴迷的赌徒。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便出入赌场,看着那些赢了钱,很风光的赌徒,年少的标哥很是羡慕,但是由于标哥年轻又没有出千的技巧,赌钱只能靠运气,所以标哥总是输多赢少。后来,机缘巧合,他拜了名师,学了很多出千的技巧,年少的标哥心灵手巧,学习的也特别的快,不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的印象中,慈善的主角往往是大企业家、明星乃至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而在"微慈善"迅速崛起的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积分"却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慈善的主角。捐出"99积分",即可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捐献500积分,就能为自闭症儿童兑换1节专业辅导训练课……荣获"公益中  相似文献   

19.
把握2001年     
斗转星移,历史老人携带我们跨进了21世纪的门槛.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是我们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中国又跨进了新的里程.今年对国人来说,将是大吉大利的一年,将是红红火火的一年,将是振奋人心的一年.但大吉大利之年、红火之年、振奋人心之年,不是坐等来的,不是静观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勇于拼搏、独立不倚,用满腔的热情,顽强的精神,坚韧的毅力,战胜千难万险,去实现心中大的理想而得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一年春耕时,正是播种梦想的最佳季节。这不,湖南炎陵有名的80后"种田哥"邓锋,又开始卷起裤脚在他的"原始农耕基地"里忙碌起来——他的"无公害生态农业梦",就像他手中的种子一样,正式发芽了!一年来,邓锋一直致力于他梦想的"无农药的世界":他希望让自己、让家人、让朋友、让后代,甚至更多的人,都远离污染、远离危害,回归到最原始的那份纯粹,每天都能够真正地吃上一口健康、美味的大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