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功营销》2009,(12):84-84
亚太地区引导全球移动营销及广告宣传的市场,发展速度极快。到2011年,亚太市场预计投入移动营销的资金将达77亿美元(全球超过1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沈瀛 《成功营销》2014,(1):28-29
正移动浪潮下,资讯媒体平台凭借其精致的内容,在移动端上迅速地实现了落地开花,如果有一天拥有大量忠诚用户的移动媒体开放了营销端口,就意味着一条新的营销途径被打开。移动端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真的落实到营销层面,却又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其海量的覆盖量级。据美国Gartner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PC、平板电脑和手机出货量达到23.2亿部,其中,传统PC的全球出货量达到3.03亿部,手机出货量超过18亿部,同比增长3.7%。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84亿部,同比增长高达42.7%。移动产品如此庞大的消费者覆盖量级和迅猛的增长速度所带来的营销价  相似文献   

3.
数字     
《成功营销》2013,(8):18-18
89亿美元移动广告收入移动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广告媒介。美国互联网广告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营收大增82.8%,至89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53亿美元。其中,Facebook是大赢家,控制着移动显示广告市场约25%的营收。移动广告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较大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以及更好的广告定位等。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收益额预计将增至130亿~140亿美元,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十大趋势将会凸显。  相似文献   

5.
人们更倾向于把手机当做生活工具来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获取信息和娱乐这样单纯的目的。所以移动媒体的性质本身决定了消费者对于移动广告的心态会和传统媒体有所不同。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而手机网民已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约5700万人。(数据来源:CNNIC)相应地,中国的移动营销市场规模也在近几年大量增长,但仍无法与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所花时间和流量的增长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收益额预计将增至1 30亿~1 40亿美元,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十大趋势将会凸显。  相似文献   

7.
薛仓 《中国报业》2012,(14):113-114
截至2011年9月,我国手机用户超过了9.5亿,手机网民超过了3亿,占总体网民的65.5%。随着3G技术的成熟,以及即将来临的4G时代,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与此同时,举国报业高举"报网融合"大旗,求生存谋发展。第五媒体这一最贴近读者,被誉为"带着体温"的新兴媒体,必将在报业改革发展中占据有力地位,成为新的媒体竞争阵地。在此,笔者对第五媒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传统报社在第五媒体上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     
《成功营销》2014,(10):16-16
正7000亿美元背后的驱动力近日市场研究机构Digi-Captial的一份报告称,在今后3年之内全球移动互联网营业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背后的驱动力影响最大的5个方面是: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消费、应用即服务模式和移动产品本身的优化等。预计2017年,移动商务的营业额将达到5160亿美元,占到整个移动互联网的70%;2017年移动广告的营收将达到520亿美元,其中420亿是移动网络广告,而100亿是应用内广告;应用内消费2017年营收将达到740亿美元,尤其是游戏领域,它的盈利能力是其他应用的4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状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是2009年0.7亿用户数的3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用户数增长的同时,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0亿美元,而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仅有255.59亿美元。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4728.05亿美元,这将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1年的移动支付交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成功营销》2013,(7):18-18
50%移动广告市场份额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最新研究报告称,谷歌去年在规模为88亿美元的移动网络广告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一半,这帮助它在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拿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营收份额。Facebook去年的移动广告收入达到5亿美元,预计它今年的移动广告收入将猛增333%至20亿美元,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11.
市场     
《光彩》2012,(7):48-49
中国成世界第三大娱乐及媒体市场普华永道12日发布《2012-2016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指出,2011年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支出为1090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美国和日本居前两位。受经济快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接入巨大增长的推动,中国在未来5年将是互联网广告支出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数字消费的关键驱动因素。数字媒体将继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预计未来5年数字媒体的消费将占据全球娱乐及媒体消费的67%。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越来越碎片,媒介越来越分散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将重塑品牌与消费者、媒介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2013年到2014年,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争论,微信的迅速发展,自媒体的崛起,移动支付的战争等,都在改变原有的商业和营销生态。今天,所有的企业都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要闻     
《中国广告》2008,(12):159-162
群邑中国宣布其无线营销合作伙伴;奥美互动与iconmobile集团在中国成立移动营销合资企业;世界广告集团明年看多数字媒体;2009年中国数字广告开支将达52亿美元;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圆满闭幕  相似文献   

14.
, 《市场研究》2012,(12):8-10
<正>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到1.45亿户,比2010年的0.9亿户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61.11%。移动支付如火如荼的发展,预示着无限光明的前景,也掀起各方对移动支付的争夺战。对此,益普索(Ipsos)在全球范围内对17个国家的13461位消费者(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6大城市的2015名消费者)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旨在探索全球以及中国消费者在不同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因素下,对于移动手机支付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球付费产品植入性广告支出增长42.2%,达到22.1亿美元。2006年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继续增长。在产品植入广告为重点的全球营销战略中,品牌营销中争相以此博取消费者的青睐在2006年全球支付产品在电视、电影和其他媒体的植入性广告支出达到另一个高点——38.8%,达到  相似文献   

16.
王斌 《中国市场》2015,(1):17-20
利用用户对国内9大移动社交媒体属性评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的用户感知图,说明了消费者对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以及它们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并根据它们在感知图中的位置做出了分析,且对各种移动社交媒体未来的定位调整方向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月 《国际广告》2010,(7):132-133
“全球有15亿台电视机,9亿台个人电脑,以及将近40亿台入网手机。”这是对移动新生活的形象表述。当然,在广告主眼中,这不仅意味着手机这一4倍于个人电脑数量的移动平台,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意味着一种新兴媒体平台的发展与成熟。移动营销,已经成为品牌传播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而移动营销势力的发展也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8.
正移动时代真的来了,广告主移动营销的转型迫在眉睫,突破的要点集中在了投放策略、跨屏互动、信息闭环以及应用场景等四个维度上。一直以来,移动大趋势似乎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一次,狼真的要来了。"用户移动化的速度可以用迅猛来形容。"金立集团品牌总监郭宗凯表示。而comScore的数据,在今年一月,包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端使用时长已经超过PC。eMarketer的数据也指出,2014年移动广告方面的投入预计将会增长75%,达到314.5亿美元,这将占全球数字营销投入总额的1/4。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达到949.1亿美元。在  相似文献   

19.
意彦 《国际广告》2010,(3):139-139
近年来,几乎每年年初,都会传出“移动营销元年到来”的呼声,但一直都是光打雷,不下雨,在移动营销领域的进展十分有限,广告模式单一,且市场规模较小。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披露的数据,美国移动广告市场2009年的总规模仅为4.16亿美元(美国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224亿美元)。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则表示,去年全球移动广告总支出仅有14亿美元,份额不到全球广告市场的0.3%。  相似文献   

20.
6月14日,普华永道公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显示,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规模位居全球第四,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因增速迅猛,今年会超过德国。普华永道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主管合伙人唐徽表示,随着数字体验需求的上升并成为趋势,数字消费开始迈入黄金时代。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娱乐及媒体行业收入2010年取得13.9%的增长,总规模达85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美国是4431亿美元,日本1740亿美元,德国873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