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迹象表明,今年的广告不仅是个"小年",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久违的"衰年"。在越来越冷的广告大环境里,人们的热情更多地投向几个热点。比如,让创意人年年心仪的戛纳国际创意节。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在杂志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中国创意在戛纳的成绩确实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资讯     
·关注·事件:11月3日至4日,法国南部城镇戛纳迎来盛会,然而这一次不是大家熟悉的戛纳电影节,而是更引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G20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本届G20峰会。此次G20峰会将聚焦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原材料市场价格监管和全球治理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4.
林莹 《中国广告》2011,(10):86-87
很多戛纳作品在平时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创意人真应该从一场游戏步入到真正的创意世界里。今年是第一次去戛纳吗?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参加这次戛纳创意节的?我这是第一次去。之前总是碰不上好时机。每个创意人去戛纳都是想得到激发,看看其他人做了什么,最好的广告是什么样子。当然今年我自己也有参赛,所以也怀有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在那里也碰到很多新加坡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5.
王智颖 《中国广告》2004,(10):82-83
这次Michaela Kubl和Nina Leppe一起做拍档,她们的表现是很出色的。对于她们来说,入围奥地利预选赛,这并不是第一次。在此比赛中,会产生将去参加戛纳年轻创意人大赛的选手。在以前几次的比赛中,她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不同的搭档一起合作,但并没有谁能成功进军戛纳。在今年的比赛中,Kubl和Leppe多少是有点碰巧地走在了一起。而事实证明她们的合作是成功的。作为奥地利预选赛的优胜者,Kubl和Leppe将代表奥地利去参加2004戛纳青年创意人大赛。她们的作品"2004疯狂之旅"赢得了评审委员会的选票,预选赛的评委会主要由奥地利顶尖创意人组  相似文献   

6.
因为网络正和一切广告发生同步的传播关系,网络成为检验创意杰出与否的唯一标准。连续四年擒狮戛纳的杨烨今年第一次到现场参加戛纳创意节,深感收获良多。戛纳非常年轻刚入行的时候,杨烨就已听到了戛纳的大名,但今年去戛纳现场却是他平生的第一次。杨烨认为,虽然戛纳已经有58年的历史,但是它依然非常年轻。因为戛纳的胆子依然比较大,而且敢于变革,推陈出新。"去年就把戛纳广告节变成了戛纳创意节  相似文献   

7.
闲扯戛纳     
钟鸣 《中国广告》2006,(8):24-25
入行有差不多4年,今年去了趟戛纳。很遗憾,并不是去领奖,充其量只能算作国内流行的所谓“商务考察”罢了。一直以来,总想为自己做这个行当找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思前想后,脑中却总是不争气地浮现出站立在舞台之上,从某位前辈手中接过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玩意的画面。可惜我不是  相似文献   

8.
林莹 《中国广告》2012,(9):38-39
戛纳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加入新的元素,保证自己的先进性。你对戛纳这个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戛纳创意节我是第一次去,在那边呆了一周。法国南部之前没有去过。我当时是从巴黎飞往戛纳,到了那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非常地安静。一下飞机,在飞机场就看到了戛纳创意节的欢迎牌,让人感受到很浓重的创意节的气氛。你周围的人聊的也全是广告公司的东西,在飞机场就有这种很强烈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是一个后数字时代。以前数字渠道一直是人们最后想到的部分,在有点闲钱的情况下才会做点有趣的事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现在不一样了,如果不把数字放在全部策略的中间,基本上无法真正地思考出有差异性的策略。我今年去戛纳的重点不是参加seminar。和四年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在客户参加的越来越多。以前广告公司比较多,客户占少数。现在客户对戛纳的重视程度很高,很多都是很资深的人带团来参加,探讨戛纳与他们品牌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转变。以前最早的是PG和可口可乐两家客户很在意戛纳的一些培训,现在在那里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14,(9):11-11
正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与大家一起关注戛纳。作为创意行业风向标的戛纳创意节,依然"高大上",却已经不再遥远,甚至感觉"就在身边"。原因当然不止于本刊今年特派了记者,更重要得是,现场丰富的各种数字工具,每个参与者手上的各种自媒体工具,已经把戛纳现场与千里之外每个关注者零距离地无缝连接。这就是数字时代的大事件特征。更值得关心的,是数字不仅渗透于戛纳的现场,而且正在贯穿于戛纳的大部分优秀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简单     
《成功营销》2013,(8):10-11
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去演绎人的情感,但对人性的观察和研究,永远是这个行业从业人的基础。戛纳用奖项类别向行业传递着它关于"创意"的理解。两年前,新增"实效创意奖",意味着戛纳在广告人的创意之外,开始加入广告主的标准和视角——好的创意既要有吆喝,也要有数据。去年,设立"品牌内容&娱乐",品牌创造的内容亦可以像一个节目或电影,不一定是大家记忆中的"广而告之"。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我刚从美国参加完艾菲奖的终审活动,回国后便意外收到戛纳广告节组委会的邀请,担任第53届戛纳广告节评委。本以为将被安排参与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规类奖项,如平面、影视等相关领域的评审,却意外获任戛纳促销大奖(PromoLions)的评委。PromoLions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奖项,我该  相似文献   

13.
去年到今年,我国连续派团参加第43届和第44届戛纳国际广告节,选送作品69 44件,--结果就不去说它了。但从广告节回来后有这样一个看法开始流行:若想在戛纳广告节上获奖,需要首先学习"戛纳风格"!如同中国电影走向国  相似文献   

14.
先普  林莹 《中国广告》2014,(11):115-117
正国内初审评委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建议:要把Brief看清楚,把点抓到;想问题的方式可以很中国化,但是呈现出的东西一定要有国际视角;不要滥用中国元素。戛纳在行业内一直有风向标的作用,但是众人仰之,必多仿之,如有雷同将不是巧合之事,这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戛纳的光环固然令人神往,但是我们也不应把它当做唯一标杆,一直模仿将难有超越,我们应做的或许是立足自身,博采众长,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道。正应那句话,"心中不汲汲于成功方能成功"。  相似文献   

15.
戛纳国际广告节在商业运营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在商业和创意两方面,我们还是做了很好的平衡。当我们在决定所要做的事情时,我们不是看它能够赚多少钱,而是看它能对这个行业产生多大的贡献。对戛纳国际广告节是否有好处。广告节赚钱是肯定的,但它不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符合戛纳的品牌价值,它的品牌价值就是国际化和创意,这是我们做事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广告主开始阔步走在创意和技术的最前沿,代理公司在全新的营销环境中再不改变,最终只会沦为创意作品表现的执行工匠,而且这一天一定不远。三次造访三种领悟这是我第三次去戛纳,每次去的感受和角色完全不同,同时这三次也是见证中国创意传播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我是随中国广告代表团参观,当时是抱着一种谦卑学习的心态去的。难得一见的全世界优秀广告人聚集一堂,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戛纳创意节的魅力,深受震撼,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戛纳仅依靠一个电影节与广告节,竟然将一个不大  相似文献   

17.
戴莉娟 《现代广告》2023,(13):16-18
<正>恰如与戛纳狮子国际创意节主席Philip Thomas和首席执行官Simon Cook的交谈时所言,这一次看到来自中国的评审、幼狮选手、媒体以及与会嘉宾重回戛纳现场,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广告市场,我们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动态,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广告届的声音。”这一次从戛纳回来,发现国内媒体同行们对于戛纳的分析,不再是专注创意作品带来的风向趋势,也不是在戛纳舞台上大咖同台关于AIGC对于创意行业的影响讨论,而是集中在讨论“中国距离戛纳有多远”。  相似文献   

18.
先普  林莹 《中国广告》2014,(11):113-114
正吴维鸿麦肯创意人,从业7年,经验丰富,作为创意人却以甲方的身份参与戛纳营销组的比赛,不一样的视角看戛纳,给我们带来对创意节的别样解读。以前我一直觉得戛纳是个飞机场有很多飞机稿,但到那边去才发现获得全场大奖的、获金奖的全是一些有实效性的稿子,它们真的是可以帮助公司销售以及理念推广,真正可以达到营销甚至公关的目的,这是对我以前观念的一个很大的改变。像日本有很多都是中层去的,他们是很早之前就对员工  相似文献   

19.
柳莺 《华商》2014,(12):81-81
每年电影节期间,戛纳的天气总是非常不给面子,不是红毯时倾盆大雨,就是阴晴不定,搞得人心恍恍惚惚,一会儿雨伞,一会太阳镜,看完电影走出电影宫,一时间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年,五月戛纳出奇地好,从开幕到现在一直是晴天。  相似文献   

20.
变与不变     
《成功营销》2013,(8):12-15
2013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吸引了1.2万人到场,他们来自创意公司、媒介购买机构、品牌广告主、媒体、互联网科技公司、演艺圈。更多新锐的技术和创意汇集到戛纳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在寻求突破性的见解,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而这个过程中,没有比大家坐下来聊一聊更有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