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19,(8)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江苏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较早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开发性金融的力量推动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在梳理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以未来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为标杆,从四个方面提出开发性金融支持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铂睿  李珊珊 《经济地理》2015,35(3):115-119
产业转型升级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金融体系的发展情况对产业转型的支持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首先分析了该市2005—2013年的产业结构和金融体系发展现状,接着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市金融体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相关率不是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广州市金融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从长期来看,融资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投资回报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逐渐减小。由此可见,广州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还有待提高,完善金融体系、提高融资效率、控制一定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在调研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总结东莞转型升级的经验,指出东莞存在经济发展缺乏统筹、镇区分割特征明显、外贸依存度过高、成本升势将难逆转、新经济增长点未形成等困难,并提出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应立足于“稳定存量、创新增量”,以局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东莞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广东的“科学发展、从容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贸易方式结构优化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方式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互动转型升级关系。由于甘肃省现有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构建有利于促进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贸易方式结构,有利于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加快建立国际分工模式,不断提升甘肃省的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5)
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小微企业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难点和重点。文章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剖析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契合性,并提出了优化小微企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志文 《经济师》2015,(2):49-50
产业转型升级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是目前亟需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电动自行车产业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对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可能的思考方向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掣肘性因素越发明显,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而目前国内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相对匮乏,鉴于人力资本具备的丰富创造力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为了填补该方面研究的缺失,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并采用Sobel和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会以技术进步为中介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但技术进步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微小,说明人力资本在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要素功能作用发挥较大,而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较小,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文化产业亟待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张亮 《发展研究》2013,(1):11-14
在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多重压力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明显受阻,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调研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行业领域和区域的不公平准入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财政资助落实不到位,资金难以真正落入民营企业手中,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政府监管与服务仍存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建议:加强"新36条"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切实实现民营企业的公平准入,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财税扶持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重视政府服务内容拓展与服务水平提升,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回顾了德国产业升级的路径,总结了德国推动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产业升级模式选择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对未来我国推动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主要通过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双创环境下江苏省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源是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从资源禀赋视角出发,研究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结构,从类型和规模两个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资源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资源由市场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构成;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对市场资源需求明显高于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技术资源需求明显高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不同规模集群企业资源需求呈现“倒U”现象,中型企业资源需求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3.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薪酬福利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硬件,它和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企业自身的薪酬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型、生态环境恶化和财政体制改革三重叠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日趋严峻的财政压力,如何转危为机,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并从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视角考察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且具有明显的区域、规模和地方官员晋升方式的异质性特征;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可以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带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但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既对地方政府有效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地方政府实施财政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萧山区围绕“五转型、五升级”目标(即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型、一般加工向高精度加工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劳动力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转型、普通制造向先进制造业转型;以及发展平台升级、支柱产业升级、主导产品升级、创新载体升级、管理创新升级),调动激发广大企业的积极性、能动性,聚焦政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努力使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无疑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财政支出效率为出发点,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体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效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要素流动机制的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会通过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其中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更为突出。政府在采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要注重财政支出政策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合作,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型升级是影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成本上涨、缺乏品牌、创新不足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要制定扶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引导中小企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作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重要载体的开发区,其转型升级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视角,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梳理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道路及发展理念,并探讨其转型升级路径及发展模式。结果发现:①常熟经开区转型升级路径共经历了“内外并举”、“由低向高”和“由重向优”3个阶段;②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并发挥其引领与带动作用、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③基于“产-人-环”一体化开发区转型发展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与园区建设间协调发展,并以此共同驱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通过直接为东道国制造业提供服务,促进东道国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制造业外资进入等多种途径促进东道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促进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两极分化。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与制造业的空间和产业关联度,大力利用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医院转型升级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满足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转型升级过程是传承历史又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时期,对医院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医院品牌建设是贯穿转型升级整个过程的灵魂和有力助推器,抓好医院转型升级时期的品牌塑造,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