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创始人沃特森曾经说过:“即使接管我的工厂,毁灭我的厂房,但只要保留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再造辉煌。”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比尔·盖茨,在十几年间,从一个穷学生成为世界首富的神话,更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依靠人的智力水平,即依靠人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演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辉 《改革与战略》2009,25(9):121-123
当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但在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也越来越面临来自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循环经济的实施,正是基于解决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文章在对产业集群发展演进过程的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演进的生态相似性,阐明了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耦合于产业集群演进的整个进程之中,是产业集群演进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战略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超 《科技和产业》2008,8(4):49-53,73
当前,尖端科技产业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增强我国尖端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战略管理是我国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创新人才在尖端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战略管理模式的构建、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人才战略管理的实施对策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尖端科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质,并从操作层面上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与强化是中小企业抓住机遇,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根本保障。在全面把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在企业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准确定位、以人为本、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倡导企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浦东新区人才发展战略以及相关产业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人才是地方区域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是各级政府和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区域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智能和技术的贡献,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系统性、科学性对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性对于总体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浦东新区坚持人才国际化战略,探索建立"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人才资源配置。作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经济开发区,浦东发展进程备受瞩目,新区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与引进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浦东人力资源以及相关产业需求的研究和讨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众所周知,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往往会导致人才需求的变动,进而要求国家和社会就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结构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变革与调整。文章以扬州市产业升级为背景,分析扬州市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对人才需求的客观需求,指出现阶段扬州市人才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产业升级背景下加速扬州市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人才战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日本在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2002年以来,日本政府随着财政、金融、税制、规制等改革的相继实施,又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吸引、使用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日本人才战略的框架。近年日本人才战略的特点、重要举措、背景分析与前景展望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产业结构演进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苏 《山东经济》2000,(5):30-34
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本质要求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实践证明 ,知识经济时代 ,同它们以往所经历的工业化各个时期经济良性增长的本质要求一样 ,关键在于该国产业结构横向演进与纵向演进的战略架构及其效果。产业结构横向演进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基础 ,纵向演进则是经济增长可持续保持的必然要求。横向上 ,我们将产业结构界定为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依赖于以资源配置协调化促进包括各产业、行业、地区之间相互地位与增长顺序的协调 ,导引经济增长过程呈稳态运行 ;加入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后 ,进一步意味着能否推进本国各层次…  相似文献   

9.
人才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是集知识、技术于一体的集合体,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才是关键。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加强人才布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市场为基础,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人才的统筹运用。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11.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86-190
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和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交付的及时性与质量上全面提升,解决“准确培养产业急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难点问题。基于前置仓理念,产业学院通过“复制”其合作企业从而打造企业同频式顶岗实训学习,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更熟练地运用最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规律与产教融合的本质属性,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分析福建省产业与人才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在未来几年,应完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协调机制、坚持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开放人才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提高教育水平,以期实现产业与人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蒋晓岚  孔令刚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8-21
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因素。资源再配置机制、产业关联传导机制的演化作用是影响主导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安徽主导产业演进状况,指出发挥演进机制作用、加快产业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谢子远 《改革与战略》2012,28(4):152-154,168
文章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及其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洋各产业发展不均衡,各有不同的演变趋势;"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二产和三产差距较小,这种格局还不是很稳定;海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传统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产业间差距趋于缩小;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的格局,近十年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5.
林剑  张向前 《改革》2012,(8):153-158
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及演变视角研究创意人才的成长同组织以及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可以发现:创意人才生态系统镶嵌于创意网络矩阵当中,由生态群落和创意环境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系统演变遵循多样维持、遗传改变、模仿学习和竞合共生机制;系统的健康有赖于人才政策、产业规划、教育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种最优匹配关系。本文从理论上界定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三级响应模式,中国目前正处于中级响应模式,且即将进入到高级响应模式。统计分析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导致城市化响应与理论模式不一致。进一步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表明:中国第二、第三产业均能给城市化带来持续的正的作用,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对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聚经济作用来增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06-111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从业人员数据,利用区位熵对淮海经济区2006—2018年的城市职能分工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5年淮海经济区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加,2018年转为下降,制造业、其他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占主导,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发育程度迟缓,整体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产业布局呈现差异化状态,但专业化程度不断减弱,且主要优势产业结构转变困难.最后,从中心城市、区域合作、产业结构3个层面,提出淮海经济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