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2.
蔺国勤 《发展》2018,(9):56-59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告围绕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采用新修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重点分析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酒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在全省领先,大多数小康监测指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如期实现。与此同时,酒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主要指标与全国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三元"结构突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仍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酒泉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还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移民脱贫攻坚、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补齐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3.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出发,在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接连经历了小康—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为实质性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论述、新要求,结合对海西州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就当前海西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新的目标在统计指标数据上的变化进行解读,对海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及补短板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它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它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有一半多的贫困人口集中于占县域总数五分之一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与全面小康社会有巨大的差距。如何确定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高起点步入总体小康的广东,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全面小康的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广东目前的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和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小康”是“共同富裕”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中等收入者阶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社会基础,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我国农村目前和未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称不上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全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进入新世纪,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应从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 ,要以农村小康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高我国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档次。  相似文献   

14.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还只是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去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努力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  相似文献   

15.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今后一二十年内,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将要面对和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民收入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住房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等等。但关键问题是什么呢?农村小康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小康是难点和关键,对此,社会各界已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2013,(Z1):115-118
主持人语: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多项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指数的制定都需要从侧重民间的角度去感悟,从公众自身的感悟中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种种细节,才能从最基本的社会各阶层获取最真实的社会发展数据,从而全面的衡量我们的小康社会进程。如何衡量整个社会或者一个地区是不是实现了全面小康呢?在多数情况下,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了我国现在已进入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孙畅 《辽宁经济》2004,(8):12-13
一、建设小康社会与我国阶层关系的重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使用“小康”这一概念,称“小康之家”、“小康的状态”和“小康的国家”。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叫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  相似文献   

19.
龚亮宝 《老区建设》2013,(13):25-2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仅是在用大手笔绘制国家发展蓝图,更是在编织属于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期盼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这些憧憬融合成"中国梦"的炫丽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2年底江西仍有38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撰文认为,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