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志 《辽宁经济》2015,(3):28-30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界定,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本文以阜新市为例,阐述了衰退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现的基本思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介绍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国六十多年来,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及资源基地.在倡导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一方面是中国拥有最多地级资源型城市的省份;另一方面其资源型城市几乎都已进入成熟期、衰退期,呈现出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布局分散等特点,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本文以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并按照资源的类型分析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已有40多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转型既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代表着诸多资源型城市的未来走向,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阜新市作为国家最早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承担着先行一步、探索经验的光荣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阜新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5.
王真福 《发展》2011,(10):12-12
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战略重点”之一来抓,使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在充分理解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系统科学地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合理选择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数量标准是:按照现有开采速度和技术水平,现有资源储量可开采时间不超过设计年限的1/4,资源年产量已经下降到开采高峰年份的80%以下,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资源型城市可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标准,辽宁省的抚顺市、本溪市和阜新市为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盘锦市则处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边缘,而北票市和南票区因城市较小或作为更大城市的卫星城则被称为资源枯竭型城镇.实现资源枯竭型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建设,只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把循环经济当大事、实事来做,制定总体规划,抓好城市生态卫生,保证生态安全,加强城市绿化,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等工作,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健康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构筑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支柱产业单一,竞争能力不强的突出矛盾。在产业转型的推动下,循环经济成为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模式、原则、优势,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一定要见污染才有效益吗?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工业聚集地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孝义经验无颖具有典型性和启示意义。孝义循环经济靓丽转身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这既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然后指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问题,最后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进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宿俊乾 《发展》2008,(4):33-34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白银这个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尤为紧迫。多年前,甘肃省经委超前谋划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将白银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今年,进一步强化对白银的工作指导,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了白银循环经济的发展。最近,甘肃省被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固体垃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城市垃圾管理的作用,指出了循环经济是彻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模型和循环经济模式下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流程,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位于东北辽宁省的阜新市,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国家级能源基地之一。然而随着可采之煤越来越少,作为煤城的阜新正走入“暮年”。2001年底,阜新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地区”,国务院希望阜新市作出的尝试,能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经验。到2004年12月,转型已满三周年。那么,阜新的尝试能否为全国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王莉 《辽宁经济》2010,(5):28-2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推动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东北三省唯一的循环农业示范市,阜新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突破发展,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使阜新赢得了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高丽峰  李彭蓉 《特区经济》2007,226(11):58-60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多,这些城市大多本身财力有限,生产建设资金不足,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足的资金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而大力吸引并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无疑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以辽宁省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为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阜新利用外资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阜新利用外资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目前全国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其中69个城市(县/区)被先后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已经转型多年,他们急需摆脱"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救赎"与"重生"每天都在这些城市中上演。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能否都能找到适合的接续替代产业,不仅关系这些城市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资源战略、发展前景。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从2001年12月辽宁阜新市被列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开始,阜新市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然而,资源的过度开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这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转型在艰难中进行。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及省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阜新如何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摆脱"黑色魔咒"。是我们这期专题所关注的,本刊以阜新市为例,特邀多位学者纵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希望对读者略有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宁波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六大联动”战略,正确理解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转型是必然选择。处于资源型城市成长阶段的榆林市正在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旧路,榆林市竞争力较低且发展中存在着问题,转型的优势和时机已经具备,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政府经营能力、整治环境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才能实现榆林市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