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笔 《沪港经济》2003,(2):42-45
香港家庭财富增长居亚洲之冠 类似什么“香港经济下滑”、“市民生活今不如昔”等议论,相信我们听得不会太少。香港现在果真变得如此“穷”么?对此,丁笔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其实,你只要去看看香港的饭店、商店,看看香港的楼价以及说不清的娱乐场所,你就会对香港的“穷”另眼相待。去年底,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公布的每年一度的“财富调查报告2002”,就充分验证了丁笔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家庭财富增长居亚洲之冠 类似什么"香港经济下滑"、"市民生活今不如昔"等议论,相信我们听得不会太少.香港现在果真变得如此"穷"么?对此,丁笔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其实,你只要去看看香港的饭店、商店,看看香港的楼价以及说不清的娱乐场所,你就会对香港的"穷"另眼相待.去年底,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公布的每年一度的"财富调查报告2002",就充分验证了丁笔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丁笔 《沪港经济》2003,(1):44-46
香港媒体有点“讨人厌” 去年底香港娱乐界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是歌星罗文的逝世。 丁笔对罗文不是很熟悉,也很少听他的歌,到香港后才知他患了绝症仍顽强和病魔抗争。他逝世后,香港人都感到很伤心,从政府高官到市民百姓都表示惋惜,他的葬礼很隆重,数千歌迷自发前去为他送行。好多香港人称他是香港的骄傲,有人甚至建议要把他的那一首《狮子山下》评为香港区歌,还有人提出要建造罗文纪念馆。人们之所以敬重和喜欢罗文,是因为他“歌好人正”。作为一个歌星,首先得要唱好歌,但光能唱歌还不行,关键还要  相似文献   

4.
丁笔 《沪港经济》2004,(4):54-55
两个月"损失"了100万 大概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丁笔居住地旁的一个新楼终于开盘,说起这个迟迟造不好的新楼也实在是让丁笔"感慨万分"。丁笔的前任来香港近两年,丁笔来香港也有三年了,就是这么两幢30多层的楼房却耗了将近五年的时间。但这个楼盘选在这个时候推出,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02,(6):36-37
为了更好、更直接、更多地让读者了解香港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丁笔将从本期开始试用一种新的视角来透视香港。这将是一种类似快餐式的信息组合,这里既有可口的“甜品”,也有开胃的“酸果”;既有精美的“海鲜”,也有玲珑的“点心”。期待能让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将目光在此多停留一会。  相似文献   

6.
丁笔 《沪港经济》2002,(10):37-40
说来也让丁笔感到有点“遗憾”,没来香港前以及到香港之初,丁笔对香港马路上飞驰的汽车非常有好感,特别是对香港的私家车印象很深。丁笔曾经想当然地算过一笔帐,要用几年的时间,上海的私家车才有可能赶上香港。但没料到的是,随着近年香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重访香港,尽管香港也号 称是遭到"寒冷"袭击,但在丁笔的眼里, 和"冰天雪地"的上海相比仍是"温暖如 春"。再加上又恰逢圣诞佳节和辞旧迎 新,因此感觉非常良好。大街上喜气洋 洋,商场里人流如潮,酒店内高朋满座, 娱乐场所也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8.
鼎宕 《沪港经济》2001,(4):24-26
近来翻开报章,常常可见香港人在大声疾呼要重新找回“香港精神”,特别是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苦口婆心,要港人虚心向内地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向很感觉良好的香港人会如此放下架子一“作践自己”呢? 开始时我也感到很纳闷,难道香港人的精神真的这么脆弱?当我了解了香港精神以后,我方才明白,这就是香港人的可贵之处,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不回避矛盾,输得起也站得直。 什么是香港精神?勤奋工作,灵活多变,不畏艰险,勇于创业和勇于承担风险”。这23个字的香港精神,曾经为香港人带来过许多辉煌,也曾经给香港人创造了无穷的财富。 现在香港人又在重新呼唤香港精神,这对我们上海人来说,是不是能有所启示呢?  相似文献   

9.
《一个上海人眼中的香港社会》文章推出后,据说反映不错。但也有人提出,既然这个栏目是快餐式的,那文章还可短一点、内容还可软一点、形式还可活一点。这可是标准的“三点式”。本人在此说声谢谢。丁笔但愿自己的文章能在以上的“三点”中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香港购物有“专享护照” 主持人:香港旅游发展局将在6月26日至8月31日,推出香港购物节。为什么这次香港旅游局会专门发起这么大规模的香港购物节呢? 臧明华:购物和旅游的关系很密切。据调查,来香港的旅客,超过80%都有购物的活动。7、8月份刚好是香港商家大减价的时期,而且那时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一期“香港行业系列扫描之一:零售服务业”一文刊登以后,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表示,“内容丰富”,“很有看头”,并希望能继续介绍一些香港有特色的行业。今期为读者介绍的是香港的电讯业。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上司叫波士。我去年夏天被派到香港某中资机构做一个部门波士,真不容易。首先我不会讲广东话,常常闹笑话。将颜色说成“咸湿”;“上船”说成“上床”!香港人很聪明,但也很势利,表面上看似尊敬你,骨子里还是有点笑我“老土”。  相似文献   

13.
正本栏目集中过去一个月内香港最热事件,并以立体解读,让读者领略一个真实、鲜活的国际城市。社会·民生来自星星的你关注指数:事由最近,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下称《星星》)吸引香港万千剧迷。在香港网上出现了一篇"潮文",呼吁网友千万别选择经常看韩剧的女友,否则很容易被甩,因为女朋友如果要求你好像剧中都敏俊般拥有超常能力,只能徒叹无奈。近日又有旅行社把握时机,举办有关的旅行团,带领旅客前往剧中景点,吸引了不少剧迷报名参加,让旅行社大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14.
丁笔 《沪港经济》2005,(2):42-44
岁末年初重访香港,尽管香港也号称是遭到“寒冷”袭击,但在丁笔的眼里,和“冰天雪地”的上海相比仍是“温暖如春”。再加上又恰逢圣诞佳节和辞旧迎新,因此感觉非常良好。大街上喜气洋洋,商场里人流如潮,酒店内高朋满座,娱乐场所也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近30年的上海人,我很想对上海的有关方面提个建议,到香港来开一家“上海美食大世界”如何?我之所以有这个建议和想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客观上也有走出去开拓的需求。在上海的  相似文献   

16.
鉴平 《沪港经济》2001,(7):40-41
“卡霸”! 一个全新的称呼,正悄悄地在香港人中间流行,有人甚至把它叫做是“赚钱的新招数”。何谓卡霸?初听这个称呼,确实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当你了解以后,或许会惊讶,我怎么会没想到?同时你又不得不佩服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精神文明,似乎是很少人接触的主题,人们只知道香港的经济力量十分强大,物质文明非常发达,却很少人知道香港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社会,“香港人的爱心,即使不是世界第一,起码也在世界前列”(本文作者语),我们从本期起,将连载香港著名作家王业隆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读者能从这些生动的文字中,多侧面地认识香港。  相似文献   

18.
丁建平 《沪港经济》2003,(10):50-52
1984年的圣诞节,对香港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久前,中英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 在一个青年人聚会的晚会上,一大群人兴致勃勃地在进行旅游常识的知识竞赛。只见满面春风的主持人提问道: “白金汉宫在哪个国家?” “英国!”全场的人都抢着回答。 “凯旋门在哪个国家?” “法国!”又有不少人抢着说。 “自由女神像又在哪个国家?” “美国,当然是美国!”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  相似文献   

19.
骆冰 《沪港经济》2001,(7):42-43
12月可谓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圣诞树的鲜绿和圣诞老人的亮红,勾勒出喜庆的气氛。而接踵而来的元旦,更为忙碌的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西方,圣诞大假有的要放上整整一个月,年终的双薪更是为疯狂购物提供了最好的理由。而随着外资企业在上海滩的进驻,日益“和国际接轨”的“现代白领”们,似乎也将“年终购物”列入了必需开支的清单中。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让这份有限的购物款变出额外收益来的方案——到香港采购“圣诞”,买下预算中的所有商品,你不仅不用多花一分钱,还可能剩下一笔开销。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你相信吗?  相似文献   

20.
一到香港,就重复所有女人的故事,放下行李,就去逛街。大逛三天后,得出结论,要逛名店。香港的太古广场慕名已久。在广州看到好几个女朋友穿的漂亮的衣服,问她们在哪里买的,都说,香港的太古广场。太古很大,名店林立。朋友说,你看到店门上那块黑色底的商标吗?告诉你一个识别的办法,凡是有这样的黑底商标的商店,都是卖贵东西的。而太古广场满是这种有黑底商标的商店。第一次去逛,头昏眼花,搞都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