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协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内部评级法(IRB)。我国商业银行有否建立IRB体系的必要性,如果需要建立须克服哪些障碍,采取哪些实施策略,应成为金融界与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对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协议核心的IRB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IRB法的基础上,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实现与世界的接轨。  相似文献   

3.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临议倡导的银行内部风险监管方法,文章阐释了内部评级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施内部评级法进行了设计。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业应积极准备全面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条件,根据目前情况,应当分两步走,首先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创造条件,逐步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信用风险模型的监管审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评估信用风险以提取资本准备,但内部评级法必须满足监管审查的要求。基于新资本协议的这一要求,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建立信用风险模型监管审查框架,讨论了银行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时,为确保其合理性需要满足的条件与要求,从而为我国的监管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在衡量单项风险头寸和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方面日益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介绍现在美国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阐明评级的使用,不同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评级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以资我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借鉴。  相似文献   

6.
段丽媛 《生产力研究》2005,(8):80-81,84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这两个变量的准确估计问题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核心,也是我国银行业能否顺利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关键。鉴于此,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变量的重要度量模型,并对我国构建内部评级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各银行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德勇  董卫星 《当代经济》2011,(24):168-169
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是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促使国际上各先进商业银行纷纷着手开发或是发展自身的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围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评级体系的实际问题,从公司内部评级模型的构建为着眼点,通过数据流程的设计阐述,详...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华 《生产力研究》2005,(11):52-53,86
内部评级法作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正日益受到国际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协议关于内部评级法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内银行业所持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现实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中要求对于违约损失率的度量由监管当局给出,而高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的数值却给予了银行业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自主确定其度量值。本文以银行贷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回收率的度量方法等问题,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做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左晓慧 《经济问题》2007,336(8):102-105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方法.主要介绍内部评级法的含义及其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要求,重点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内部评级模型计算出的关键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