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禅宗对江西宋代诗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既包括对创作主体审美意趣的深刻濡染,同时也体现在创作方法的禅学化走向上。江西宋代诗坛领袖黄庭坚和杨万里所标举的诗歌创作方法,就随处可以找到禅学影响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2.
禅宗对江西宋代诗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既包括对创作主体审美趣的深刻濡染,同时也体现在创作方法的禅学化走向上,江西宋代诗坛领袖黄庭坚和扬万里所标举的诗歌创作方法,就随处可以找到禅学影响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作为北宋诗坛中流砥柱,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平朴深隽和禅意幽深的特点。句式凝练,用词精准,于旧词中发新意,以禅语入诗,形成了其独特的“黄庭坚体”,体现有宋一代的诗歌艺术特征。皖江文化作为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黄庭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庭坚皖江地区诗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众多的诗人之中,苏轼"独好渊明之诗"。苏轼慕渊明其人,崇尚渊明其诗的风格,欣赏渊明作诗的用意,钟情于渊明之诗的"金刚怒目",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来表达对渊明其人其诗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赫尔曼·黑塞和王维生活在不同时代,分属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但二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诸多可供比较之处。黑塞诗集《堤契诺之歌》中所呈现出的"诗"与"画"的关系,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创作的相似性不仅源于相近的艺术气质,也与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有关。同时,黑塞所受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拉近了二者精神层面的距离,使得两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比较有了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求新、求异、求奇、求变是"陌生化"理论的突出特征,"陌生化"不断更新人们感受世界的方法,让人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并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陌生化"理论在现代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来自不同领域的现代艺术家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陌生化"理论应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他们通过应用"陌生化"理论创作艺术作品来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时下教学创作、美术展览和自身学画过程三方面分析当今中国画中对"意象形"的误解,对中西方经典作品中的造形及原理进行分析,比较西方具象造形和东方意象造形的差异和共通点,找出两者中某种相通的规律和联系。从自身创作时对"形象"的处理来论述意象形的运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代表,崇拜自然、崇尚想象力和情感,使用淳朴的诗歌语言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的浪漫主义诗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杜甫之所以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楷模和示范,主要是因其身经历史沧桑,目睹唐王朝由盛转衰,始终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考察杜甫诗歌创作中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发现其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来源于深广的忧患意识,且忧国忧民之态,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精神实质,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充分显现了一个文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对诗歌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对于自由诗体的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被称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鼻祖。他一生行医,诗歌创作只可以算他的副业,但他在这有限的副业创作中,产生出了众多令诗迷如痴如醉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审美视角独特,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旨在探析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袖形象构建的完成,延安"太阳城"符号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中共对"革命文学"的指导,使得毛泽东颂歌在这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得到发展;其表达了老百姓对毛泽东和边区生活的热爱,抗战必胜的信念,对民主新政权的向往等主题;在创作形式、创作主体、流传区域、创作特色、诗歌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历史特点;其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典范,成为了抗战动员的有效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下的知识分子创作倾向的转型,"红太阳"升起,成为了建国之后毛泽东神坛颂歌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在纵向的考察中,分析唐代诗歌繁荣的内在原因,即封建社会的旁王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倡导且参与实践,并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更优越的创作环境,促进了唐代诗歌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谢俊平 《企业家天地》2009,(11):192-193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音乐作品只有通过富有情感的声乐表演才能获得活生生的艺术生命。声乐表演是演奏者对已经创作出来的音乐进行的二度创作,在这个二度创作中,情感成了其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和媒介。在具体的声乐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其中,演唱者是情感表现的主体,听众是接受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准确表达出作品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做到以自己之"情"带动欣赏者之"情"。只有这样,音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境才能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手法传递到大众化的听众那里,促使音乐作品原创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兄弟》的创作中,余华几乎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笔墨描写"文革"这个特殊时期,而其余三分之一则是在为"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做铺垫。余华的文革叙事沿用了常用的儿童视角进行展开性的描写,但这种儿童视角已经是经过他的多部作品发展后的创作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儿童视角的描写下,辅以群体的"狂欢化"描写和冷静的"零度写作",让整部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深刻,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曹植《矫志诗》形式特殊,用广泛的比喻进行说理,与先秦诸子作品中广譬博喻的手法近乎一致。在诗歌主题上,与《荀子·劝学》同类,均是表现劝勉主题。在文体特征上,类似于箴铭、子书、论说类文体,即广泛地依附,精当的说理。在诗学理论中,比喻说理类同于《礼记·学记》中所说的"丑物比类"、"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这首诗将议论说理引入诗歌创作中,探索实践的努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是对声乐艺术中"声"与"情"的概念及特点进行具体介绍,阐明"声"与"情"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对作品的实例分析,论证了"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融合"的辩证关系,强调歌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二度创作中"声情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陆机较早将"物、意、文"矛盾关系引入创作过程并予以理论探讨。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过程,就是要解决"意"、"物"、"文"三者矛盾的过程。要求做到意要称物,文要逮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一直是以散文、文学批评及文艺理论著称.但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梁氏很大意义上却是因其新诗的创作而逐渐走上新文学之路.然而对梁实秋早年诗歌创作的考察与研究在国内至今尚未受到多少学者的关注,因此,从新诗文体、新诗精神内涵等角度全面考察梁实秋清华时期的新诗创作,对于重新审视和评价梁实秋的文学功绩,挖掘和明确其在新诗史上的贡献及地位,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琴画楼词钞》是清代王昶所编的一部反映"浙派"中期词人创作成就的词选集,收录清代中期25位词人的词作共25卷,每人1卷。它在保存"浙派"词人词作、宣扬"浙派"词学观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了解"浙派"中期词人精神世界和艺术风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一员,他始终以纪实的态度,平民的视角,客观冷静地关注着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现实与精神,希望与绝望。本文通过对"故乡三部曲"视听语言艺术特色的介绍,简要分析贾樟柯电影创作中的纪实风格以及倾向于悲观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