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相似文献   

2.
国内区域金融控股体系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圈际间和圈内各城市问的竞争与协作并存的态势日趋显著,竞争的态势要求各个经济区域尽快确立金融中心城市、完成新形势下的金融体系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上海经济圈核幔空间联系网络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周建中 《企业经济》2003,(10):83-84
在上海经济圈中,我们把除核心上海之外,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定义为幔带区。这些城市包括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宁波、常州、镇江、扬州、泰州等九个城市。在21世纪前一二十年内,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究竟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本文认为在上海经济圈核幔区域实行网络化发展,以带动经济圈其他地区地发展是促进上海经济圈进一步发展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1上海经济圈核幔网络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1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体的上海经济圈迅速发展,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区域在全国崛起。目前,这一地区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4.
《山东房地产》2007,(3):32-37
一、背量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作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房地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经济联动。  相似文献   

5.
经济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经济圈,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外,还有环渤海地区。如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杨开忠教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厦门、泉州、漳州三市作为福建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应依靠毗邻台湾的地理优势,以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战略举措,打破行政界限,因市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一体化,共同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  相似文献   

7.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京津冀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京津冀经济圈,长期以来主要以北京和天津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共同推进经济圈的发展,可以称为中国的"双子星座"式的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在和成都、西安等关中城市联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着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对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之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城市经济圈无论对核心城市还是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各城市之间制度的障碍,我国城市经济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加强城市经济圈的“软件”、“硬件”建设,是构建城市经济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协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而城市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产业一体化。文中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现状及内外在动力机制,使各市应该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产业,在良性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产市场》2011,(2):36-37
高铁建设将改变新一轮城镇化的重心,令各人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高铁网络将为骨架城市创造地利优势  相似文献   

13.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主导型经济打击颇重,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区域经济逐级展开,却没有整体布局,毛泽东思想正好弥补战略布局.未来中国经济必将三分天下,分别是:华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4.
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成都城市经济圈,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和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带动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东北财经大学的黄刚同志在《经济地理》1987年第1期撰文,提出了“渤海经济圈”的概念,并对“渤海经济圈”的优势和建设问题做了初步探讨。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环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系列城市。这些城市历来就存在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城市联结在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渤海经济圈”现有港口(其中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五大港口)的年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2以上,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60%多。“渤海经济圈”及其腹地,有丰  相似文献   

16.
1985~2010年中国城市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演变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17.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主导型经济打击颇重,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区域经济逐级展开,却没有整体布局,毛泽东思想正好弥补战略布局。未来中国经济必将三分天下,分别是华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圈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它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前进的作用和力量越来越大。要想尽快使西部贫困地区发展起来,建立和发挥城市经济圈辐射扩散功能尤为重要,内蒙古的呼包鄂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特点等都为建立两小时城市经济圈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8个城市1990~2005年的劳动平均GDP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这4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效率改善是其中唯一使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而且其收敛效应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差异有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是缩小的效果还很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世界上首都城市发展的路径进行总结、分析,把各国首都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为单一功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为国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和文化上的支持;另一类是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综合性大都市,成为首都经济圈甚至是全国发展的经济核心城市。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从发展重心、发展特征、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得出对我国首都城市———北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