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商誉与人力资源商誉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美国学者曾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营利能力——即从企业购受者的观点计算,在现有有形资源的基础上有能力获取正常的或代表性报酬率以上的盈利,并且,这种优越的盈利能力不是由诸如专利权或者专营权利等专有的权利所确立,可认为该企业拥有商誉或一般无形价值。”商誉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但它并不是无源之水,它的形成是源于企业有一些未入账的无形资产。例如,杰出的高层管理队伍,优秀的销售组织,秘密工艺技术或配方,良好的劳资关系,具有成效的员工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业已受到企业界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略抒管见,就教于会计界同仁。 一、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 无形资产由于人们对其本质认识的不同没有公认的定义。归纳起来有: 1、非实体现: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备物质实体的固定资产,其价值依附于企业所持有的特权。它是单纯从“现象”着眼得出的结论。无法回答虽非是无形资产,却没有实体存在的应收帐款和预付费用等问题。 2、超收益能力观:认为无形资产是指有助于企业取得超额收益能力的资产价值。这…  相似文献   

3.
公路经营企业是指“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经国家特许从事公路建设实行收费经营并以获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供给企业长期使用、能带来超额收益,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殊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性质的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具有无实体性、独占性、不确定性、可转让性、无可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程龙 《交通财会》2002,(9):23-24,26
本文分析了目前对企业商誉价值评估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线性规划在企业商誉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使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剧增。市场竞争在历经了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价格等众多手段比拼之后的今天,某些竞争要素的暂时领先已经不能为企业提供长久的竞争支持。因此,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特别竞争优势并获得超额收益的企业能力——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同一无形资产自用兼出租时的摊销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仅从自用和出租两个角度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账务处理,而对于日常经营活动中常见的同一无形资产自用兼出租的摊销问题没有涉及。笔者认为随着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是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于使财务报表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提出三种账务处理的方法,并针对每种方法考虑其适用性,结合相关案例,总结了三种方法的特点,最终认为在无形资产价值较大且相关收入可以明确区分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计算累计摊销分配率,恰当分摊无形资产摊销额。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运用收益现值法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港口企业的公允市场价值,尤其是在港口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和部分特殊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在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中,提出了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间接法调节公式,即:“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净额)+其他…  相似文献   

9.
卿固  于颖 《交通财会》2004,(11):39-41
对于企业而言,数额巨大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时全部费用化,或全部资本化,都将影响到企业各期的资产数额和会计收益,现行的无形资产准则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规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应借鉴国际经验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现就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相似文献   

11.
稳健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在面对风险时一般采取回避的措施,稳健主义思想则反映了会计在面对这种不确性时的“谨慎态度”。它要求会计工作者在涉及或必须根据主观估计处理某些会计事项时,应多考虑不利因素,不应以乐观态度作为处理原则。无形资产会计,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只表明企业拥有一种法定权利,或者拥有高于一般收益水平的能力,因此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各国会计组织对此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也…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会计理论指导无形资产会计实务的有效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锟 《交通财会》2003,(9):55-56
本文重点论述了无形资产的概念 ,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对无形资产的计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比重中的日益增大 ,制定和颁发有关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已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就《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关于“接受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及“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原无形资产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新准则有关研究开发项目费用的有关规定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等变化的内容,分析了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将对企业会计信息带来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功能性损耗的内容在资产评估中 ,资产的损耗 ,或称贬值 ,通常分为三种 ,即实体性损耗、功能性损耗和经济性损耗。功能性损耗属于无形损耗的一种 ,它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引起原有资产价值降低而发生的损耗。从其产生的原因看 ,功能性损耗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 ,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使得生产同样功能资产的成本降低 ,原有资产价值中出现超额投资成本形成的损耗 ;另一种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 ,出现了新功能的资产 ,致使原有资产功能相对落后 ,其价值中出现超额运营成本形成的损耗。功能性损耗包含的内容图示如下 :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的科研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增加了“698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对于这个科目,在科研单位的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尚感到陌生。我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无形资产的范畴与属性 新制度对无形资产范畴作了如下规定,“科研单位拥有的专有技术、专利权、版权、商标、场地使用权等。”由此可见,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技术性的无形资产和非技术性的无形资产.技术性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专利权、秘密配方、秘密加工程序以及一些类似的专有技术资料;非技术性的无形资产,如版权、商标权、特许权(许可证专有权)…  相似文献   

17.
《交通财会》2023,(5):94-96
<正>一、我公司是一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23年度发生的研发费用如何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7号,以下简称“7号公告”)明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相似文献   

18.
唐晓 《交通财会》2004,(8):40-42
在新经济时代 ,具有知识形态特征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传统会计理论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上 ,仍停滞在工业经济时代。这将影响到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要素重新确认的必要性、确认的依据及计量属性选择、时间范围确定等方面的分析探讨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无形资产计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针对我国目前无形资产计量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以及商誉三个方面的不合理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铁路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和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说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创造和拥有更多的无形资产.针对目前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无形资产的识别、保护、培育、创新、使用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