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OV模型指出产品间的贸易本质上也是要素间的贸易,一国进行自由贸易时,将成为其丰裕要素的净出口国,稀缺要素的净进口国。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研究方法,对1992-201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核算,将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Leamer改进,对相对要素禀赋进行考察。核算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净出口程度趋于下降;土地要素的贸易含量呈现净进口态势;资本要素的净进口不断扩大。此外,劳动力要素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本要素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不完全替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投资贸易模型与完全替代 1.模型的假定 早在1957年,芒德尔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就提出了他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1)只存在X、Y两个存在经济交往的国家,其交往基础是两国资源秉赋不同,设X国资本要素丰富,Y国劳动力要素丰富;(2)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以各具要素优势的产品为对象,两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TPP核心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5个国家1961-2011年的贸易数据,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中国与TPP核心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PP核心成员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和日本相对较弱;不过,新西兰、美国和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澳大利亚和日本下降很快;土地和劳动力生产率、土地资源条件提升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技术生产率和经济规模发挥了负面效应,虚拟变量TPP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此,中国应提高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生产率,保护人均耕地资源,降低农业经济规模,不宜过度增大技术要素生产率,尽早参与TPP谈判。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黎  胡鞍钢 《财贸经济》2011,(1):86-93,137
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92-2002年中国的制造业贸易。研究发现,中国是低级技能劳动要素的丰裕国家,是资本和高级技能劳动要素的稀缺国家。相较于资本,中国更缺人才。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各类劳动要素分布存在巨大差异。10年间,中国所有要素禀赋都有较大改善,技术进步、贸易政策和存量积累三个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变迁施加了不同的影响。其中,贸易结构日益向着密集出口低级技能劳动要素,同时更加依赖进口高级技能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方向演变,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各国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而后进行贸易交换 ,这会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进而使得各国的福利水平均得到提高。李嘉图证明 ,在单一要素经济中 ,生产率的差异造成比较优势 ,而比较优势决定了生产模式 ,最终的结果是各国进行专业分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证明 ,各国趋向于生产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因为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而充裕要素所有者将会从中受益。这些理论所涉及的虽然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但其基本原理也可以用来研究我国地区间的分工与发展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资本、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  相似文献   

6.
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及劳动力等要素上。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索洛强调的“专有技术和劳动力教育”因素、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等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这一观点又赋予了国际竞争力强烈的现代意义。具体到服务贸易,波特的“钻石模型”有助于很好地分析其国际竞争力。波特认为,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检验要素结构动态变化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高端要素在要素结构中占比较低,服务贸易出口仍以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为主。总体而言,要素结构视角下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转型,其中基础设施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与服务出口结构水平显著正相关,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省市,人力资本、技术、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而服务业FDI流入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增加值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构建了要素比例、技术差异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能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以及相对生产率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高技能劳动力的要素比例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显著,但资本要素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比例对不同产业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出口结构、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投入比例、调整资本流向和缩小技术差距等途径促进中国出口增加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同时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在Sagari(1989)模型基础上将技术进步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在不考虑技术因素情形下,资本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净出口具有较大影响,且其影响是负向的。在考虑技术因素的情形下,劳动力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具有较大影响,而资本的作用弱化。在技术进步情况下,人才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此情况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本。这就说明,技术进步淡化了资本的作用,强化了人才的影响。据此结论,文章针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提出放松金融管制、重视人才培养来促进金融服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但缺乏技术和优质资本优势的特点。因此在世界贸易分工上处于生产链的最底层,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劳动力成本低,商品价格低廉,致使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尤其是原料加工贸易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量大,容易受到外部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霜  宋广娜 《中国市场》2009,(48):58-60
本文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结合中日两国2008年和2009年双边贸易数据及各自历年的资本劳动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日两国的贸易较好地吻合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中国的优势产品与日本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爽 《商业科技》2014,(7):78-7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步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世界市场上到处有“Made in China”,这与我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要素禀赋是分不开的,劳动力充足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转变这种状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比较优势原则论与竞争优势原则论之争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从而说明自由贸易的基本理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自由贸易,就可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15.
李瑞琴 《财贸研究》2011,22(6):63-69
采用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行业内部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与技术进步相比,国际产品内贸易并不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中国熟练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相对缺乏,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的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不同性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缩小,而技术密集型及兼具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内收入差距则会拉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说明了相对于比较优势理论而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若干解释困难,重点阐述了存在于钻石模型四个要素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对生产要素概念的扩展、让技术作为第四要素正式加入要素体系,建立了以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四项生产要素为支点的新钻石框架,力图解释国家竞争力的产生和强化机制及其与生产率提高和政府作用的直接关系。最后,结合我国经济的增长,讨论了针对新钻石框架四个支点的国家职能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比较优势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通过提升比较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水平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也就水到渠成了。目前,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率及劳动力素质,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证明了我国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不仅能维持很强的出口能力,保持我国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而且可以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仍然应将比较优势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吴佳伟 《中国市场》2014,(49):180-181
要大力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缩短与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就必须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实力,研究与分析中国造船工业的竞争力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本文在分析中国造船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从竞争力现状、竞争潜力现状以及竞争环境现状三方面评价了中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状态,并从强化劳动力要素优势、加大船舶技术创新力度、适当推进造船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企业集团化、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六个方面指出了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品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和29个主要贸易伙伴15年的产品内贸易面板数据时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规模经济、FDI和地理因素是我国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要素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