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盛行“以市场换技术”作为企业引进发展技术的主要途径。结果市场让出去了,却未获得先进技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从跨国公司内在动机及技术战略来看,跨国公司既不可能转让先进技术也不可能让我们掌握落后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外资投资于东道国的首要目的是获利,保持其先进技术的垄断优势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企业很难从跨国公司获得关键性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发掘引进技术潜力的能力弱,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又将主要资金和精力用于硬件设备和生产线的进口,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这种引技模式并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反而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形成依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我国在利用外资的长期实践中,实行“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引进了一大批资金、技术密集的项目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将逐渐丧失。对于国内一些在技术开发上习惯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资金利用和企业管理上依赖于与外企合作的企业来说,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国内非“三资”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惟有改变目前单纯靠出让市场获得技术的现状,壮骨强身,增强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受“慢火煎鱼”式的痛苦历练。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李茹兰/山东财政学院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旨在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但我们让出的市场并未换来预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认真研究“以...  相似文献   

4.
一、技术转让需“带土移植” 时下,国内一些有眼光的企业都开始注重技术引进,为企业占领技术制高点、叫响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也有不少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上栽了跟斗,原因固然有根多,忽视“带土移植”——只引进技术,不引进人才而导致的流产不容忽视。 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大型企业引进国外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全套生产技术及相关设备,在人家本土示范时,一切运转正常,装回国后,安装都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换技术”就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希望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从而引入世界先进技术,在进行了消化吸收以后,加速形成自主科研能力,最终达到摆脱技术依赖,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创立自己品牌的目的。但最近几年,“市场换技术”却遭到不少“怀疑”甚至是“否定”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余媛 《中国经贸》2012,(6):9-10
本文参照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在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进行论证,分析该政策的历史必然性,说明该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以质疑该政策的积极影响,并让我们知道,在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窘境中我国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去发展技术而非追逐眼前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获取先进技术和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知识进行吸收,并对知识、技术进行再加工,通过组织、生产和扩散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它包括技术创新决策、研究开发、工程化、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 美日企业的技术创新 日本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日本奇迹”。而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则以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新经济奇迹”。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美国企业将2/3的研究发展经费花在发明新产品方面…  相似文献   

8.
卫桂玲 《北方经济》2005,(10):70-71
21世纪中国实行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中国愿意与更多的国外企业合资.发展中外合资企业有利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外企业合资的潮流中,中俄企业合资多次成为学者专家研究的课题。二十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经济、技术方面都超前于中国,苏联成为中国学习和效仿的对象。现阶段,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解体后的俄罗斯由于各种原因而使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董晨  丁柯利  高佳遥 《中国经贸》2012,(22):141-142
“市场换技术”指的是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少数中外轿车合资企业的建立,直至中国加入WTO,允许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合资设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中国汽车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汽车市场,甚至有在未来几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潜力。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在缔造了这个繁荣的市场之后显得有些失落,年产千万辆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中国创造?20年来,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合资,让我国硬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市场换技术”战略下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20年过去了我国的软件实力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因此“市场换技术”这一战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市场真的换来了技术吗?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不同层次地引进各类先进技术。其技术进步效应,不仅反映在“三资”企业自身技术构成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推动着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梯度转换。本文拟从“三资”企业引进技术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结合上,探讨上海“三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提出上海在引进外资和外技时应采取的产业技术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11.
范黎波 《新财经》2014,(3):19-19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概念”从美国传出,在交通、物流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它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逻辑和商业模式,导致“赢者通吃”被不断延伸,先是区域市场的“赢者通吃”,后是全球市场的“赢者通吃”。  相似文献   

12.
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铜的采、选、冶、深加工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科技进步领先”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改造铜冶炼系统和发展铜深加工.自主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铜电解控制技术.创新矿山采、选工艺技术方面走出了有云铜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环保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借鉴国外企业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直到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我国环保企业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目前大型综合性环保企业与专业性企业并存的格局.环保企业也从单纯的设备生产,发展到目前水务、垃圾处理工程承包,清洁能源开发与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等多种产业并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王丽 《中国经贸》2011,(22):16-16
一、电子商务与电子银行 1.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而产生的商务新概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这一连接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60、70、80年代,上个世纪三个时段出生的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 “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 “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民营视界》2005,(11):1-1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成千上万的老板们从“专业市场”淘到了“第一桶金”。但不幸的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专业市场的衰落,曾靠专业市场起家的老板们已再无能力走出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刺激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日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先进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获得了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四小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科学技术这一致富的“魔杖”。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我省人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样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激励管理”的概念,提出“激励管理”是当今教学管理方法中的“软黄金”,并分不同教学阶段.充分论述了“激励管理”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大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大大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装备水平,令中国一跃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低成本制造大国。但是,国内企业存在着较严重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倾向,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国内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开展自主创新刚刚起步,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在未来全球格局中持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促进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九五”以来,中国纸业住址贯彻关于调整结构的方针政策,全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几年大力提倡木浆造纸,建立造纸原料林基地,鼓励进口木浆和废纸,以降低草浆在造纸原料中的比重;扩大利用外资,建立起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造纸企业;部分先进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滚动式”发展,不断进入技术改造,引进国外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国家在对国有企业实现三年解困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国有造纸企业逐渐走出困境,此外,国家还对一批重点企业实行债转股和重大技改工程给予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并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装备的制造技术,以推动设备国产化进程,这些措施都加快了国营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就全行业的情况来看,1996年全国纸和纸板产量为2600万吨,2000年估计将接近31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平均年递增4.7%,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以往年增10%以上的速度,这表明我国纸业的发展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也是行业结果调整取犁 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