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湖北省鄂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已全面步入常态化、正规化,但登记工作在操作层面也还存在多重难题,值得进一步思考。统一登记中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难。主要表现在:有的业主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有的业主有土地证无房产证;还有"两证"全无。目前,全市"两证"不全的近1.5万户。究其原因,一是因用地手续不全、土地用途未变更或土地出让金未交清等,无法办理土地证;二是有用地手续,但由于规划、质检、消防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10,(15):44-44
问: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农村住宅办土地证的问题。现在我在外打工.我家在1996年向当地的一个村出资12万买了一块土地建住房,有当地镇政府的宅基地批文。村承诺可以办土地证,房产证的。后来房产证办了,土地证一直拖着没办,现在镇土管局说,1996年之前可以办。后来又问了县土管局局长,他说不能办,说是土地没上报。  相似文献   

3.
土地证、房产证的历史责任文雨看似普通的土地证、房产证,实则重千钧,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道理很简单:颁发土地证、房产证,是当前加强房地产管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国家长远利益所在。管理不当,浪费土地,就会贻害子孙,受到历史的惩罚。有地斯有房。土地、房屋管理...  相似文献   

4.
至2005年12月28日,浙江省三门县政府承诺返还给三门县农信社的土地出让金按时到位。在“两证”办理过程中相关规费也减半收取。农村信用社房,地产两证不全是普遍现象,由于历史原因, 多年悬而未决,影响了农信社房、地产权的完整性。三门县联社实行一级法人体制改革后,在补办”两证”的工作中面临着面广量大、产权不明、界址不清、存在争议等多种问题。全县农信社 38宗土地、40宗房产证,划拨性质土地证5宗,出让性质土地证只有5宗,有房产证的仅9宗。为了争取政策支持,该联社一方面向土管,城建、财税、房管等部门咨询和查找有关文件,了解  相似文献   

5.
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成因1.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的收费较高。目前,粮食购销企业绝大部分原来未办土地证和房产证,现在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的收费较高。据贵港三区两县(市)的情况,收费标准不统一,办理房产证每平方米收费也较高。2.办理土地、房产抵押的费用过高,企业难以承受。用于贷款担保、抵押的土地、房产必须经过有权部门进行价值评估、登记、参加保险等程序,才能办理抵押担保。目前,商业银行办理贷款的担保、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主要采取本行信贷部门初评,市物价部门审核评估形式进行。土地评估收费标准:按评估价值0.4%收取…  相似文献   

6.
房地机构分立土地证、房产证不能合一广东省国土厅法规处梁荫榕,范俊明最近,关于土地证、房产证是否合一、如何合一的问题在国内引起了一些争论,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做法。现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见解:一、土地证、房产证能否合一,是当前做好房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之前,国土局公布了2017年宅基地新政策,对于农村宅基地房子有无房产证的问题,新规明确规定:农村房屋有房产证,要进行不动产登记!农村房屋有没有房产证?《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这样规定的:目前全国所有的市、县均已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除西藏的部分市、县外,都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还家”是错误的编辑同志:我们在基层土地信访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问题:有的村民小组在划分宅基地或者调剂其他土地时,有些村民要求以土改时人民政府发给的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土地证为依据,搞“宅基地还家”、“还原耕”、“继祖业”等。请问这种做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9.
由于企业向担保公司提供的反担保物有不少存在一定的"瑕疵",如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的,一旦贷款出现风险,担保公司作为带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能通过各个部门的支持较快地处置抵押物。而农信社只能通过诉讼程序,在依法处置抵押物中还会遭遇一些障碍,导致处置期延长,无法执行到位。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农信社与担保公司合作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1现状与问题1.1运行机制滞后,抗风险能力低一是小而散,有的企业连资产也没有;二是不具备健全的法人资格,特别是一些附营企业,连有效的房产证、土地证也没有;三是负债严重,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00%;四是没有发展启动资金。1.2发展随波逐流,资源浪费严重近些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对多种经营的投入都十分惊人,但高额投入后,或因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或因成本费用高、产品质量低,或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产出效率低,甚至入不敷出,投资得不到回报。有的单位急功近利,不搞可行性调查,不顾企业实际,盲目立项,…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广东、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开始试点给农村房屋颁发房产证,赋予了农村居民拥有房产证的权利。拿到房产证的农民高兴地说,终于可以用产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为发展农业生产筹措资金了。但更多的农民却因无法出具测绘图纸而难以拿证。  相似文献   

12.
土地证、房产证能否合一?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土地使用权证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土地证、房产证合一的前提是机构合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重光房地产登记发证是房地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并根据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到一些村子走访。发现不少村子里的公开栏有“缺斤短两”的现象:一是公开不全。公开内容不准确,断章取义,避实就虚,不疼不痒的罗列一大堆。而群众呼声最高,迫切想知道的如计划生育罚款、农民负担项目及标准、招待费情况等,只字不提或言之甚少。而放个宅基地收费能几千元,公开栏上却写放宅基地收费无。二是抹稀泥。公开栏里有几个模糊空格,不知道是啥,模模糊糊几个数额较大的数字没有详细说明。三是公开不明确。将政务公开栏放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专门应付上级检查,而群众却根本看不到。四是只讲成绩不说缺点。有的公开栏专挑成绩、优点,对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失误则闭口不谈。  相似文献   

16.
土地证、房产证分发是我国房地分管体制决定的国家土地管理局何新土地登记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在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市场的秩序、保障国家土地租税费收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依法实行的是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它的特点是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现在农村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深得民心。土地确权使农民的承包地经营权有经营权证,宅基地的使用权有使用权证,宅基地上盖的房子有房产证,农民就可以抵押贷款,可以去开店、做生意,这样农村就活了。土地确权以后,农民自愿入股搞合作化经营;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就能搞好。一些地方的实践还表明,在土地确权以后,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的差距大大缩小了。  相似文献   

18.
<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条件下,赋予农村居民更多的财产权,研究农村村宅与城镇住宅同房同权是十分重要的。一、农村村宅与城镇住宅权能差异农村村宅是指持有合法宅基地证或经合法审批,由农村村民继承祖业或自行出资建设的居住房屋,主要包括自然村落中的村宅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中未发房产证的农村居民住宅。城镇住宅是指持有  相似文献   

19.
眼下农村不少地方存在宅基地荒废现象,有的人去“楼”空,有的断壁残垣,荆棘丛生。在一些乡村,一幢幢新房矗立在路边,而楼后一套套旧房却东倒西塌没有人居住,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农民们将这些旧房子形象地比喻成“空心萝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村有108户人家,其中盖了新房不住旧房的占总数的17.6%。如果按每户占200平方米宅基地计算,全村无人居住的荒废宅基地面积就达4000平方米。那么,十个村、百个村要荒废多少地?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针对农村宅基地荒废的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彻底查清宅基地荒废状况,并分门别类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一户多宅现象日益增多。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村庄用地缺乏统筹规划。由于村内空地未收归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加之建房没有规划,有的村民见村内不好落实地点,便申请到村庄外建房,建了新房后,老宅基地也不退还集体。还有的村民村内就建了两处或多处住宅,宁可占着不用,也不退还宅基地。对宅基地申批缺乏有效监督。有的村社宅基地申批不公开,讲“人情地”、“关系地”,往往住房困难的农户批不着地,而有住房的申请几处地。法律条文比较宽泛,缺乏可操作手段。《土地管理法》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