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迪 《活力》2006,(5):160-160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党的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关系到能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加强党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唐宏华  孙亚卫 《活力》2006,(11):40-4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安居乐业”的稳定和谐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是在社会物质、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具体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思想,也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尤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同时也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受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这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是指导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也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对于工商部门来说.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工商,必须法治先行.建设法治工商.保证工商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将工商行政管理权自觉限制在法定范围内、严格依法办事,把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商部门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西部财会》2006,(11):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来龙去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一思想,在此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2000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应达到和实现的六个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7.
杨燕 《活力》2005,(10):87-8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政治思想工作的国家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到底应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我们以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玲 《中国审计》2006,(2):9-10
和谐社会是现今社会最被广泛关注,最和广大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个政治话题。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一个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赋予了“和谐社会”新的内涵:首先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反映和兼顾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次,它注重激发社会的活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党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去影响社会和凝聚群众。  相似文献   

12.
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连续制定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攻体系实施纲要》.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强凋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关系是最雏本的社会经济火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作为国家税务基层部门,如何围绕这一命题,做好为纳税人服务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一次鲜明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并将其列为“十一五”计划时期主要任务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会计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并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指导方向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就以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戈 《审计文汇》2005,(8):9-1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明确地提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将其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轨变型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里笔从建立和完善社会本义市场经济角度谈一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家福 《活力》2008,(9):63-63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制度保证,前人的艰苦探索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拥护是完全有条件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