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口老龄化显现,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助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推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待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增加风险规避工具,发展中介市场,冲破传统观念阻碍.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应当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等保险行业的优势,联合商业银行、房地产中介的力量,走政府模式与市场模式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仅靠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应对老龄化危机。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对改善老年人生活,缓解社会保障及财政压力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其推行条件仍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本文通过介绍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操作方式,继而分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国的可行性和推行阻碍,借鉴美国的模式,提出若干对策建议,望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发展多种养老方式变得刻不容缓,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则是其中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理论探析,并且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以房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我国对"以房养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还很不成熟。美国的"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取得了较大成功,值得借鉴。因此,论文在介绍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主要产品的基础上,总结出成功经验,并提出美国"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对我国的启示。也就是说,要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扩大借款人市场需求,增加贷款机构市场供给,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房养老”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措施,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较早普及“以房养老”制度的国家,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其经历了数次模式的转变,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形成了以反向抵押贷款制度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的多层次“以房养老”体系.这些措施与实践为我国未来的“以房养老”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单纯依靠现有的社保制度和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适应银发浪潮的冲击.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用房产的余值来养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保的有力补充.不但可以弥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增加老年收入,还可以拓宽养老途径,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之上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7.
无赎回权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横跨房地产、金融保险、养老保障三大领域,将房产提前变现,实现"以房养老"的特殊金融产品。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且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这一代人的养老负担格外沉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的推出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产品定价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推出的核心环节,本文将重点研究无赎回权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的定价模型。当借款人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符合大数定律,相当于终生生存年金,可以采用保险精算的办法进行定价。  相似文献   

8.
浅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开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是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方式。我国尚没有相关的险种产品。从房地产市场等相关角度浅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的条件,探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对解决中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保险公司在开展此业务时要创新产品结构,摸索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通过市场化途径丰富养老资源成了全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上海是全国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也将在长时期内所面临严峻的挑战。以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及老年人住房状况为背景,结合反向按揭的概念定义、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经验,分析在上海推行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模拟反向抵押贷款并与"以房养老"概念的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