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要求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GDP核算是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时。根据社会统计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提出的新的核算概念。本文简述了挪威进行绿色核算和建立绿色GDP的历程与现状,指出了资源核算的特点及其建立绿色GDP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一种系统化、一体化的核算,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进行调节控制和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着两种核算体系。一种是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采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balanc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或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通常简称为 MPS.另一种是由世界其他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从整体上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为目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nal accounts),通常简称为SNA。这两种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劳动概念不同。MPS 以物质生产概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客观经济信息系统。我国新的国民体系从1985年开始研制,经过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论点论证,到现在已经较完善的方案,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吸收国际上核算体系的长处后制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基本结构是按社会再生产的实物运支和资金运动辩证统一运动过程和各个环节来制订的,它与我国原有的核算制度相比,主要的特点,一是扩大了核算范围,从物质产品的核算扩大到全社会劳动的核算;二是充实了核算内容,在原物质平衡表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新SNA的内容,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我们国;三是改进了核算方法,采取平衡表、帐户、矩阵相结合的方法,组成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掌握和探索新国民经济体系及其对计划职能转变的关系,对我们更好地从事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来源于科学完善的统计制度方法.其核心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统计制度方法与国际统计标准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核算与GDDS的差距。为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合理适用的调查方法体系等.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使之与WTO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已经对SNA为核心的国民经济账户作了部分修改,但始终没能把环境核算与经济核算有机地融为一体。本文在分析不完善的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未来”账户和调整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初步设想,并进行了案例研究加以实证。  相似文献   

6.
王淼  刘晓洁  李洪田 《乡镇经济》2004,(11):38-39,2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海洋生态资源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状况目前世界各国测量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采用的统计指标体系,即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简称东方统计指标体系。另一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的统计指标体系,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简称西方统计指标体系。自70年代末期后,随着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MPS 指标体系出现了向 SNA 指标体系靠拢的趋向,特别是随着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MPS 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已大大缩小。联合国近期已决定1993年后其出版物不再使用 MPS 指标。我国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也开始尝试由 MPS 向 SNA 指标体系的过渡。鉴于此,SNA 指标体系已开始客观地成为国际通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静 《改革与开放》2007,(10):23-24
<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及时反映和分析分配格局的变化,对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妥善处理三者及其内部分配关系,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自1992年开始按SNA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本文以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为基础,借助省内生产总值(GDP)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有关住房租赁核算方法的分析,比较了虚拟折旧成本法、市场租金法和使用成本法的条件和优劣,应用使用成本法对我国重点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住房租赁活动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镇居民住房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了9%~17%,明显高出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将社会成本纳入GDP核算范围目前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社会核算体系框架设计上作一些探索,为我国经济社会核算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讨论、争鸣、酝酿和准备,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在1995年完成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山东经济》2007,23(3):61-63
虽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即初步构建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该体系主要是对市场进行的核算,忽视了非市场核算。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超越市场:美国非市场核算的设计》一书,对非市场核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它既是美国诸多经济学家在该领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代表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将参照这一报告的内容对美国非市场核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非市场核算的产生背景,非市场核算的范围和重点,非市场核算的概念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数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军  许江波 《山东经济》2004,20(2):31-3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政府活动如何处理在学术界存有争议。本文指出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文叙述了我国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的严峻局面,提出了建立中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途径,并就转变价值观念、改善国民经济的核算制度等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山东经济》2008,24(4):26-31
所谓非市场核算是指对人类经济活动中未经市场交易的活动进行的核算,这些活动包括住户生产、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及环境服务等。进行非市场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进行非市场核算需要解决若干方法论问题,这包括卫星账户的采用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测定目标问题,非市场核算的范围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数量与价值测定问题。为了及时跟踪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进展,也出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在我国有必要积极开展非市场核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肖红叶  孙森 《开放导报》2009,(2):37-42,85
虚拟经济概念的提出及理论架构的建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创新.虚拟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则可为该理论提供指导实践的工具.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SNA体系的基本原理,以资金交易流量为核心概念,以重复交易流量为重点,以交易数据取得为突破口,从统计学理论与数据搜集技术层面,针对虚拟经济测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系统结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及应用检验四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仁寿 《南方经济》2005,(12):32-34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活动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建立科技机构部门,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投入产出账户核算科技投入、产出及其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存在固定资产重组计量的问题,这导致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不能全面的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性。在对国内生产总值中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中,不同的国家在计量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并且出现重复计量的比例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我国应针对固定资产重复计量问题应建立起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心指标,从而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是指将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结合在一起,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从数量上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测定,目的是为实现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属于宏观核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源于两个事实: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2.为管理所必须的现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没有一个数据系统能够较好反映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人们认为两者互不相关,机械地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